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7172
lh3717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暮气与朝气

陈鲁民

朝气蓬勃,是青年人最可贵、最重要特征。诗人李贺说:“少年心事当拏云。”毛泽东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梁启超说: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如春前之草,少年如长江之初发源。

然而,时下却有不少80后青年显得暮气沉沉,干什么都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缺了争强好胜的锐气,无所畏惧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年纪轻轻就开始怀旧,动不动就“看破红尘”, 时常无病呻吟地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一部以伤感、怀旧为基调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塑造了一群人生失败或准失败者,居然大获青年人共鸣,票房一举突破7亿元……这种现象,说好听一点叫“少年老成”,说难听一点就叫“未老先衰”,更刺耳的还被说成“少老症”。

无风不起浪,事出皆有因。青年人染上暮气,从客观原因来说,是因为他们生活压力太大,高中生要应付高考,大学生要找工作谋生,结婚后还要还房贷、养车、育子,重压之下,他们曾有的理想抱负渐而变淡变无;加之社会风气影响,那些无所不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浸淫,一点点磨掉了他们的锐气和锋芒;还有社会上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存在,譬如拼能力不如拼关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自己强不如父母强等,使他们看不到希望所在,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等等。从主观方面来说,他们往往疏于学习自修,因而头脑空虚,信仰缺乏,既无坚定思想支柱,又无明确可行奋斗目标,更无崇高精神追求,且过分“务实”、功利,过于看重物质利益,一旦受挫,或稍不如意,就会心灰意冷,暮气沉沉。

当然,有暮气的青年在整个青年队伍中比例并不算大,但这种情绪有很强传染性,若不注意引导教育,及时矫正,一旦暮气弥漫开来,青年人激情丧失,无心工作,无意事业,那是会影响我们振兴大计的。人贵有朝气,最忌暮气。朝气如朝阳喷薄,暮气似雾霾四布;朝气如春风扑面,暮气似秋霜愁云;朝气如大江东去,暮气似死水一潭;朝气如猛虎下山,暮气似病牛喘息……人有朝气,前途无量;国有朝气,欣欣向荣。放眼古今,甘罗12岁当宰相,霍去病17岁即以战功封侯,曹禺23岁写出话剧《雷雨》,王勃24岁以《滕王阁序》名闻天下,周瑜33岁指挥赤壁大战,杨振宁35岁获诺贝尔物理奖,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平均年龄为35.3岁,他们的成功,都是青春与朝气结出的硕果。一个国家,应当有千千万万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

所以,我们要警惕暮气,呼唤朝气!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朝气,实现“中国梦”需要朝气,已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的中国,更希望用年轻人的朝气来带动民族前行。青年有朝气,则国家有朝气;青年有活力,则民族有活力。一方面,青年人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增加韧性,打磨意志,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朝气锐气;另一方面,政府社会也要努力改变外部环境,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氛围,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这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青年人看到希望,鼓舞信心,让他们觉得,奋斗就有收获,努力就有前途,就会涌现出更多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青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