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文苑撷英
知味
新书架
论诗小札
lh37163
lh38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工也会想,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既不是内行,也不懂业务,我们下面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服他管呢?所以新东方的校长全是由新东方的优秀老师提升为优秀主管的,再由优秀的主管转变成优秀的校长,管理人员全是按这个模式培养的。

新东方可以说是中国培训领域教育管理者的摇篮吧,现在在全国各地有些名气的培训机构里,执掌教育管理的“新东方人”大概不会低于一千个。这些人都是新东方培养出来的优秀管理干部,他们都是在新东方锻炼提升后又出去开拓事业空间的。

这种情况我也理解,我的目标是让我的老师成为全中国最富有的人。因为只有老师富有了,他们才能安心教书,传授知识、传授智慧,学生才能够更多受益;只有老师富有了,他们才能鼓励更多的人进入教育行业,才能让更有智慧的人投奔到教育中来。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好起来,中国未来永久性的综合竞争实力才会强大起来。现在看来,这个想法的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和过程,不过我相信,我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只是刚刚开始。

虽然新东方走出去的教育管理者很多,但是我想这是一个正常的人才流动现象。同样的道理,新东方现在也在不停地吸收人才、选拔人才。

“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

从管理角度来说,身为领导,就要做到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以达到人事相宜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学校中的管理也是按着每个老师的特长和优势安排他们的岗位和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用人之道,历史上很多圣贤智者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困难的不是选拔人才,而在于选拔后怎样使用人才,使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拔、推荐人才,都是为了善用人才。

当然了,这个“名牌老师”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有的时候对个人来说也是有危害的,有些人就会被“名牌”所累,虚荣和自我膨胀有时候会伤害到别人。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说如果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物,一定会提出更高的要价和要求,期望得到更多的回报和职位,这个逻辑永远是这样的。

我对此也深有感慨和认可,我喜欢发现人的长处,并愿意给他们一种真正的成长机会。那么新东方的课呢,原则上每门课我都是能上的,但是其中有一门课我是完全上不了的,就是数学课,叫“逻辑”,GRE考试中的数学“逻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这个课程的安排上,我就需要一匹千里马了,于是我就外请了一个老师。

大概在1992年至1993年的时候,新东方就开了这个课程,但是我的数学在高考中考了14分,你想我怎么可能给学生讲数学呢?我就一定要外请老师的,这个外请的老师其实也是在新东方磨炼和培养出来的,但是磨炼到最后,他就变成了这个领域中最有权威的老师。

这个时候他环顾四周,发现新东方的每一门课我都能随时去顶替,唯独这门课我不能顶替。所以,明里暗里就和我有了一种较劲,就是一再要求上涨工资,到最后,就说如果不给上涨工资,他就甩课。我已经非常大度了,但是你总会碰到这样的人,他对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你能提供的程度,我就碰上了。他教到一半课就跟我说,俞老师我希望你能给我加工资,我说你现在的工资已经挺高了。他说我的要求很简单,这个班总共44节课,我上了14节课,我就要拿那14节课的钱。我说你说的14节课的钱是什么概念?他说就是这个班的总收入的25%,我说那我招生费用、办公费用、市场费用、租教室的费用谁来出?他说这个我就不管了。但是他提出上涨的这个幅度我确实接受不了,因为我如果接受了,就变成了我把工资分给所有老师,我就没钱了,那我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无法成立了。而且如果我给一个老师涨工资,其他的老师都会看到。无论如何他的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老师甩课跑了,当天晚上他就不去上课了。我这才发现他把这个项目甩课跑了的后果,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去接替。我去安抚学生,学生根本就不干,紧接着学生就开始闹事,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当时闹得是非常凶的。最后的结果是我把整个一个班的钱全部退了,一分钱不要,除了数学课不上,其他课继续上,学生才算了事。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某个人物在我的学校或者机构里是个核心人物,当我离开了他,这个学校就会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给这个核心人物配另外一个核心人物。当然如果配上两个,这两个也联合在一起,我就麻烦了,那就多配几个。当时这个事情出了以后,我就做了一个思考,我想宁可多花点钱,也绝不能让这门课以后再没老师。宁可多花点力气培养,多付出些费用,也必须同时雇几个人一起做这一件事情。后来我在这个领域同时招了四个老师一起培养,这样的话如果出现任何一个老师甩课的行为,别的老师都可以立即顶上去,我是绝对不相信会出现四个老师同时甩课的行为,除非是我的管理出了大问题。

我当时还想过,我对你那么好,我还天天给你做饭吃,我当时每天都给这些老师做饭吃的。今天杀一个鸡,明天杀一个鸭,让老婆煮好了,大家一起喝酒,很开心。但是表面的文化氛围解决不了实际的利益问题,最后的结果是他对我这样。我可能觉得对方品德低下,翅膀硬了就开始讲条件,但是对方并不这么认为,他也许觉得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

这个甩课的现象就很像是开饭店。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我们开了一家饭店,请了一个大厨,可是我们又不会做这个大厨的菜,而大厨的精湛厨艺导致这个饭店顾客盈门。这个时候大厨他是会衡量的,一衡量他就知道这个饭店是靠我活着了,那么他就肯定会向老板说要不把股份分给我,要不就给我涨工资。老板如果说不行,那这个大厨肯定就走了,那么这个饭店也就面临关门的局面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双赢。如果一开始没有强大的队伍和雄厚的资金的话,那么我自己就必须是大厨,我怎么也不会把自己炒鱿鱼。所以当时在新东方实际上我算是大厨,但是这个大厨有一门顾客最喜欢吃的菜我不会炒,所以就导致了这个状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