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专家组联合评估二七区消除麻疹工作
八一慰问 鱼水情深
门诊见闻
医讯速递
全民防暑进行时
cq388
医疗标志
tpzz111016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民防暑进行时
年轻人频中招室内也须注意

本报记者 周 娟 通讯员 徐淑玲 王红专 路瑞娜

连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拉响高温红色或橙色警报,酷暑让大家直呼“吃不消”。在郑州,高温记录也不断被刷新。在这种天气下,医院里时常接治一些中暑患者。“热射病”这一医学术语日前也不断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专家提醒,“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温度高、同时环境湿度也很大的天气。如果高温下有人昏迷,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以降低昏迷者的体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中暑不可小觑

“头晕、乏力、恶心……”上周,23岁的郑州某广告公司小王,在公交站牌等车时,差点晕倒,朋友及时将她送到附近医院,诊断为中暑。据悉,连续多日的高温,很多人如小王一样“中招”。

记者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了解到,最近,该中心不断接诊中暑患者。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鸣明介绍,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类,“热射病”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在高温天气下,持续闷热导致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汗液难以排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发散,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患者体内水分缺失引发多脏器衰竭。

“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体温最高时可达41摄氏度以上。”李鸣明告诉记者,高温天气引发中暑后,如出现头晕、肌肉痉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警惕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专家指出,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早期救治非常关键。人们发现“热射病”患者,可先行为其补充水分,并抬至阴凉处平躺,解开衣服,使其体内温度及时散发出去。同时拨打120等待救治。

年轻人频中招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数据分析,中暑的人群以年轻人居多。

对于这一现象,该负责人介绍,过去中暑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但现在则以中青年人为主。究其原因,这主要跟现在老人和儿童在天气变化大时注意防范有关,反而是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中青年人疏于防范,屡屡中暑。

另外,年轻人过度依赖空调,疏于锻炼,导致体质偏弱,在高温天气更容易“中招”。

专家提醒,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的户外暴晒,或是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的人就很容易中暑。中暑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口干、心悸、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病人体温升高,甚至高达40多摄氏度。严重者还会出现肌肉颤动,甚至发生意识障碍、昏迷等。特别提醒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身体虚弱的人,最好避开高温作业。出现严重中暑的状况后应保持镇定,先做好一定的急救措施或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室内也须注意

人们都知道,夏天在阳光下暴晒有可能发生中暑。其实,即使在室内没出门暴晒,也没有过于劳累,仍然可能发生重度中暑,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人,长期处于闷热环境中,还有可能得“热射病”。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专家提醒,千万不要走进一个误区,不是只有长期在太阳下暴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患“热射病”,年老体弱的城市居民,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也有患此病的可能。理论上年龄超过50周岁,患“热射病”后死亡率可达到70%以上,而且“热射病”引发昏迷后,8小时内无法苏醒的病人,情况就不容乐观。

一般来说,在高温或者高湿环境下待得比较久,人的体温调节易出现障碍。一旦热量难以散出人体,人就会出现四肢痉挛,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专家建议,在最热的时段适当使用空调还是必要的,温度不要太低,风速调到最低档即可。

热射病主要由高温环境引起,长时间暴晒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引起热射病,但要注意的是,温度不是很高,但是湿度大也会引起中暑。因为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外在环境的湿度过大会影响人体排汗,容易导致中暑。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里和办公室要注意通风降温。空调房如果窗户紧闭,通风条件差,而且室内的人比较多,也可能发生中暑情况。同时,室内的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大,人的耐热性会降低。温差超过5摄氏度,人从空调房出去更容易中暑。一般认为,空调设定到26~28摄氏度比较合适。

此外,喝水应该“量出而入”,根据自己出汗量来决定补充多少水分,同时,喝水不忘补充盐分。人通过排汗来散热,而汗水会带走体内大量的盐分。可以在一升的水里加半匙盐,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