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别对“神木模式”说风凉话
“清华城管”
背后的理性与非理性
“叶兆言叫板莫言”的营销绑架
官话思维下的干部“结结巴巴”
在门口“看看”老人
法律又能如何
提笔忘字是文化传承的断点
取舍有道
消费者须从事故中获得赔偿
公章不该成为办事的阻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章不该成为办事的阻碍

办一个国家助学贷款,要盖几个公章?答案是26个。湖北一名学生学校、院系、村委会、镇民政办公室、县民政局,逐个跑到,一共盖了26个公章。

上次,宗庆后说生产一个饮料批下来要三个月,让他很不爽的就是这个章,章总在那里,可总是可遇不可求,离了它又什么事都干不了。公章泛滥到极致就是无章不欢,某省份就曾曝出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要盖166个公章的新闻。

光一张贷款申请表就得3张,还要村、镇及县三级盖章;村委会开具贫困证明也得村、镇及县三级盖章。很多地方还不一次说清楚,盖了这个说缺那个,让学生一趟趟地跑。国家助学贷款献的是爱心,体现的是国家对寒门学子的关怀之情,但这26个公章盖下来,恐怕再多的感恩之心,也都化为了泡影。

博大精深的公章文化,体现的是权力的威严,任何时候章必须要盖,我这个庙你必须得跑到,否则我就能让你办不成事。可怎么盖才方便,怎么样才能少盖,就没人管了,比如学生盖的章,有很多是重复地来回跑,就没有人体谅一下大学生的辛苦。似乎也没人想过有些材料准备齐了,章其实是可以一起盖的。群众路线学成这样,该打板子。

一张贫困证明也要三级来保证,想要贷款还要院校接着开证明,有人说这是中国社会低信用现实下的一个无奈选择。每一级都不怎么可信,级数越多越有安全感,每一个公章其实都是试图把责任与盖章的单位进行捆绑,让村、镇、县三级以及院校来承担资格审核的责任。贷款手续上的烦琐其实是信用成本的一种转嫁,学生其实是在为信用低付跑腿的成本。

三级证明,三道保险,看起来更安全了,可是仔细分析一下,所谓的证明只是一级看一级,镇里看村里,县里看镇里,越往上对真实情况越不了解,镇村要是做点手脚,县里又有什么办法识别呢,而学校对此更是一无所知了。也就是说,越到后来,章盖得越多,它很有可能不是更可信了,而是欺骗性更大了。所谓的数级证明看起来很牢固,其实基础很脆弱。公章文化的典型特色就是,看起来个个威武,真遇见事情,个个无用。

所以,与其费力去一层层加码,一级级盖章,不如想点办法如何让村镇一级的公章就能解决问题。真的管用,一个公章足矣,但要让这个公章具备足够的公信力,有赖于建立一个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是上门调查也可以是事后惩戒,但绝不会是再加盖几个公章。

真的管用,一个公章足矣,但要让这个公章具备足够的公信力,有赖于建立一个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 高 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