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黄帝故里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众志成城 强力攻坚 全面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贴身服务促项目快速“生根”
大项目打造和谐宜居活力新烟
省审计厅就开展
教育实践活动
到新郑征求意见
新郑积极开展非公经济
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交通协管员:高温下的坚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交通协管员:高温下的坚守

本报记者 沈磊 实习生 刘宏恩

7月31日,晴,气温36摄氏度。

见到白慧军,他正在执勤。他是新郑市人民路和中华路交叉口的一名交通协管员。这个路口是两条主要道路的交汇处,来往的车流量比较大,所以在这个路口执勤,工作量比较大。

见到记者,白慧军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用一个微笑打了招呼。记者看见他天蓝色的制服已经被汗水湿透。“这衬衫一天能被汗水浸湿几回。”他拉着湿透的衣服对记者说。

当天天气预报的温度为36摄氏度,但记者在现场实地感受到,实际温度则更高。站在马路上面犹如置身于蒸笼之中,尤其是每辆车路过时,腾起的滚滚热浪不断向人袭来,片刻间,记者已经汗如雨下,而此时白慧军已经工作了几个小时了。

白慧军告诉记者,交通协管员工作不轻松,是个体力活,“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不得不大口喝水补充体力来消暑,不多喝点水会受不了。”

今年57岁的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6年。他每天上午8点工作到中午12点,下午从3点到6点半。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路口的交通会变得非常拥挤,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尽管这样,白慧军依然坚守在交通协管员的岗位上,用白慧军的话说,就是“习惯了这份工作”。

正说话间,一个妇女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想要横穿马路,白慧军撂下记者上前劝阻。经过劝说,妇女将车退回到白线以内。他告诉记者,有时还会遇到蛮不讲理的人,说话很不中听。顿了下,白慧军又补充说:“其实大多人还是相当配合我们工作的,我最主要的还是担心行人闯红灯的安全问题。”

当被问及是否有转行的想法时,白慧军摇了摇手,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做了就要热爱它。”

记者离开的时候,白慧军还站在那里,不时挥舞着手中的红旗,提醒着过往的路人注意交通秩序。

在新郑,还有很多像白慧军一样的交通协管员,坚守在每一个路口。如果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是流动的风景,他们就是这个城市里一幅定格的画面,用一分汗水、坚持、热忱,为这个城市的交通顺畅默默奉献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