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是姐姐,更似妈妈
大学教授
博物馆里当志愿者
政府办事厅
欢迎来纳凉
社区康复站成
残疾人乐园
医院援助环卫工
一刻钟服务 “圈”住幸福社区
帮失业人员实现创业梦
消夏电影走进社区
网格面对面服务零距离
开展“三个一”环保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学教授
博物馆里当志愿者
之 助人为乐

大学教授

博物馆里当志愿者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 晟 张金玲 文/图

头戴耳麦,彬彬有礼,端庄大方地为观众讲解。当你到郑州博物馆参观时,可能想不到这位业务熟练、知识渊博的讲解员,会是位法学博士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47岁的王小红从2009年3月到现在,坚持在郑州博物馆做志愿者,她以高水平的讲解,打开了一扇让参观者了解厚重河南、文明郑州的窗口。

教授和博物馆讲解员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为做好所从事的专业与文物讲解的衔接,王小红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文史知识方面的书籍,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在讲解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资料,并向专家请教,使自己的讲解水平不断提高。

到郑州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也有差别。王小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针对不同观众的讲解方法:对中小学生的讲解以趣味性和故事性为主;对大学生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观众以知识性和学术性为主;对农民工的讲解以生活性和常识性为主;对外地来郑的参观者以宣传郑州和河南的悠久历史文化为主,力求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参观者都能通过聆听,不虚此行。王小红还抓住一切机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讲解水平。她每次去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出差,都要挤出时间参观当地博物馆,丰富文物知识,提高讲解水平。

郑州博物馆的志愿者服务期至少要持续一年,并且保证每星期服务1次,时间2小时以上。对此王小红毫不介意,自愿服务观众。4年来,王小红工作之余累积志愿服务时间达400小时以上,为观众讲解700余场次,接待观众上万人次。

“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就要从传播中原文化开始。”王小红深有体会地说。她希望自己是能打开外界了解中原文化这扇窗的人,通过自己的讲解,向大众普及中原文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