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蓝天”工程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度公示表
产业集聚助推中原梦
国基路多项指标
全区“摘金夺银”
员工聚餐酒后死亡
公司被判赔9万多
河南大型企业
创新意识增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丈量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新高度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策划、《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深度参与的

《产业隆起 领跑中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探访》新书发布会专家访谈

本报记者 成 燕 文 李 焱 图

为全国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借鉴

——访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凡

“我专程从河北赶回来参加新书发布会,因为这个发布会非常重要。为什么这本书这么重要?因为它的主题是‘产业隆起,领跑中原’。这本书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产业如何集聚发展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产业发展理论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总结的是河南省的发展实践经验。这本书树立了一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典型,内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最关键的是,它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写作模式,既有实际例子,也有特色经验分析,为指导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昨日,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凡的“开场白”让人听后很是振奋。

“我去过河南多次,这里人口众多,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这样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究竟该怎样发展?如何实现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我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同时找到自身差距。”张凡非常关注河南的未来发展。

“事实证明,走产业集聚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影响意义深远,它不仅理论联系实际,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我相信,它不仅会在河南产生很大影响,其总结梳理的经验和对策在全国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也将起到很强的借鉴作用。”谈到这本书的作用和影响力时,张凡由衷地说。

要优先发展服务业集聚区

——访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

“我阅读《产业隆起 领跑中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探访》后,感觉这本书深度剖析了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提出了不少前瞻性建议,对指导河南产业集聚发展很有帮助。”昨日,在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开门见山讲述他的“读后感”。

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发展趋势,让他对区域经济发展很有研究,对河南产业发展也有颇多独到见解。“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创造产值2.4万亿元,与自身相比,也许有很大进步,但与日本等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的产业集聚效应还需进一步放大。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河南产业集聚区中,工业所占比重很大,而现在全球面临的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为什么不能从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入手,找到新的突破口呢?”易鹏抛出的向服务业转型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优化,更关系到河南未来经济发展质量。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未来发展带来全新机遇。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依托郑州优越的枢纽位置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实现产城融合,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集聚。如果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而产业不能集中的话,带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易鹏建议,郑州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运用新科技、新能源、新业态,在产城融合中加快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须有强大产业做支撑

——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专家组主任王远枝

“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战略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产业集聚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内生动力。”新书发布会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专家组主任王远枝从产业集聚谈起,娓娓道来。

“我对产业集聚进行过深入研究,这本新书里的一些经验和事实不仅对河南,乃至对全国产业集聚区发展都有着借鉴意义。书里面记录了河南人艰苦创业的过程,很生动。在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中,我去过兰考县在沙地上建立的产业集聚区,这种做法很具河南特色,也是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积蓄力量。这本书图文并茂,文字翔实,可读性很强,读完这本书让我很受启发,相信很多人对产业如何发展有了答案。” 王远枝对这本书有着很高的评价。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产业集聚,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增强区域品牌知名度。”由于长期关注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他特别看重产业集聚区的融合、集约作用。他建议,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应进一步明晰思路,科学规划,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要素投入,着力培育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记录产业集聚区点滴成长

——访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

“为了见证产业集聚区的惊人力量,记录其成长点滴,从今年4月起,河南产业集聚区网联合中原报业传媒集团等多家主流媒体走进全省产业集聚区,倾听声音,眼观成效,感触变化,通过镜头和文字丈量河南产业发展的新高度。几经酝酿和筹备,今天,《产业隆起 领跑中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探访》终于首发。”昨日的发布会上,该书主编——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向各界人士介绍新书“出炉”经过。“从2009年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开始谋划产业集聚区建设,河南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一经起步,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这也为河南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工业强省转变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杨建国认为,由产业集聚到产业裂变,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不断地完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前景也愈加明晰。对于河南的发展模式来说,产业集聚区本身就是一次极富果敢与创新的实践,四年蓄力,四年成长,产业集聚区为客商投资河南提供了一个公平与开放的发展环境,也为河南梦的实现积蓄了充足的“燃料”。

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45%,对河南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

杨建国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随着产业集群强势隆起,河南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坚定:对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招商引资手段以及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创新理念不断提高。科学统筹,优化配置,产城一体,产城融合,良性互动,产业集聚区正引领着河南向着更高远的目标稳步迈进。

河南应尝试建立“养老文化城”

——访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冯守文

“从这本书中,我认真了解了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特色,但还未发现以老年健康产业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河南是人口大省,老年人总量很大,银发经济消费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养老文化城’。这应该算是很有特色产业集聚区。” 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冯守文是河南人,长期关注银发经济产业,昨日,当谈到如何凸显河南产业集聚区特色时,他给河南提出了中肯建议。

冯守文分析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老年产业展现出巨大发展空间。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他建议,以此行业为产业链,完全可以在河南尝试建设一个“养老文化产业集聚区”,不仅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也可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我一直关注河南经济发展,特别希望这个特色产业集聚区能尽快在我的家乡——河南生根发芽,成长为全国养老服务型产业集聚区的典范。”结束采访时,冯守文充满信心地说。

让这本书成为全县干部“必读书”

——访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

“这本书是对我们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初步总结,倾注了河南产业集聚区网、中原报业传媒集团等创作团队的心血和智慧,对于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很有帮助。在短短几个月内,创作团队深入全省众多产业集聚区,对23个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总结、探讨。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我深感,这是指导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一部《孙子兵法》,这23个产业集聚区都各有千秋,各有绝招,我们准备把这部书作为全县干部的‘必读书’。”昨日的新书发布会上,作为特邀嘉宾,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道出了一名基层领导者的心里话。

他说,河南人口众多,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长期困扰河南的课题。基于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将其列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主阵地。

“经过实践,可以看出这个决策非常英明。我们太康县就是受益者。近年,按照‘产城融合、四集一转’等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求,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一些发展,也带动了产城融合。”

“农村人有两个愿景:第一是想当工人,第二是想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这两大愿景折射出两个方向:就是农业向工业化转变,农村向城镇化转变。产业集聚区恰好搭建了一个宽广平台,打通了这个通道。我们太康这几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实现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毕竟是刚刚起步,这本新书正好给我们指点了迷津。”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国玺真诚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