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各单位道德讲堂
每月必须开展活动
扫描微信码
保障房申请全知晓
大陪审合议庭让老伙伴重拾友情
水生植物营造清凉水景
排查整治文明施工
董桂英:七旬老人打工助困
我市犬只收容所
基本建成
“四重奏”呵护贫困户
我市督查制药
行业道德讲堂
3000万医疗慈善基金
救助贫困患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董桂英:七旬老人打工助困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黎 刘金玲

一位七旬老人靠上街举广告牌赚些微薄的收入,她的举动不为自己,而是将赚的钱用来做公益。在中原区绿东村街道办事处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叫董桂英。

连日来,虽然酷暑高温,董桂英老人依然坚持每天早上7点40分至下午5点上班,她的工作不是在有空调的屋内,而是站到大街上举广告牌。“我这么大年纪没有单位录用,通过朋友介绍,说了许多好话才找到这份工作。”董桂英说。“要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这是董桂英老人一直坚持的信念,钱挣得不易,爱心也更有分量。

董桂英是二砂退休工人,爱人去世后一直独居,她的4个孩子先后下岗失业,小儿子还患有股骨头坏死。老人在自力更生的同时靠着微薄的收入坚持每月给贫困小学生捐作业本。董桂英的退休金比较低,除了各种花销和还账外,每个月所剩无几,给孩子买作业本和课外书的钱,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为了省钱,她的牙齿几乎掉光了都不舍得镶上一颗,可是老人做善事的心劲却丝毫不减。“董大妈是个热心肠,每个月都要捐出100本作业本和一些课外书,委托我们送到贫困儿童手里。”绿东村办事处的巡防队员王凤生说。

2011年9月的一天,董大妈经过前进路与洛河路交叉口的巡防室时,发现许多人在捐书本,就走进去了解情况。王凤生当时接待了老人,并告诉老人,这里是“送书下乡活动”的一个捐助点,由他们负责将群众捐赠的书本送到乡下贫困孩子的手中。当得知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随意捐助时,老人回家拿了钱,到伏牛路一家文具店,买了100本作业本,送到巡防室。从那以后,老人每个月都送来100本作业本,到目前为止,已捐了1600本作业本和近百本课外书。老人的执着,很让人感动。董桂英却一直不让对外宣扬,她说:“我这事儿不算啥!”

董桂英的4个儿女,至今还不知道她资助困难学生的事, 更不知道她这么大年纪,还去举广告牌挣钱。老人说,她虽然年过七旬,但耳不聋、眼不花,腿脚也很灵活,举个广告牌,干得了,等凑够钱后,她就给孩子们买100本字典,等钱再多的时候,就买一批书包和文具,只要能干动一天,就资助孩子们一天。董桂英用她善良的心,坚定地走在公益路上,她说她相信,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