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嵩山之巅的坚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嵩山之巅的坚守
嵩山之巅数十年如一日坚守。
认真记录气温变化。
按时向上一级气象部门报告准确气象数据。
在开垦的荒地上种植适合高山生长的蔬菜。
每次从山下到工作站,需要三四个小时。
观察云状、云量、云高。
夜间观测地表温度。
气象站全景。

——我省海拔最高气象站

策划 杨 光 本报记者 李 焱 实习生 卞张宝 摄影报道

这里,位于登封市城北嵩山跑马岭,海拔1178.4米。这就是嵩山气象站,始建于1956年,是我省目前海拔最高的气象观测站。

这里,冬春风大寒冷、雨凇雾凇不断,夏秋雾多潮湿、雷电冰雹频繁。年平均气温9.5℃,极端最高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25℃。年平均风速5.5米/秒,最大风速在12级以上,最长连续雾日为42天,最多雷电日数为4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800毫米。

这里,距市中心距离12.5公里,周围没有其他任何单位和住户。道路为登山步道和山间小路,到山下工作站,需要步行三四个小时。

11名气象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每天8个时段测量准确气象数据,为我省天气预报提供翔实材料。

13日,在37℃高温下,记者沿着气象站工作人员每天走过的路,用了4个小时,从山脚下一步一步走到嵩山气象站。用摄像头,记录了这一群嵩山之巅的坚守者。

嵩山气象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目前共有职工11人,他们肩负着每天观测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气压、蒸发、地温、雪深、日照、电线积冰、土壤水分等各项工作。

每天早晨5时多,值班人员准时来到自己的岗位上,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规定,定时观测发报时次为8时、14时、20时3个整点,他们把这些数据综合整理上报给省气象局,为研究气象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2014年基准气候站业务正式调整后,观测项目将有所增加,发报时次也将由3个整点改为8个整点。

据气象站站长王彦涛介绍,嵩山气象站过去一直存在着“八大难”: 吃水难、吃菜难、用电难、行路难、就医难、沟通难、找对象难、子女上学难。1994年,站内职工自己动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修建了水塔,挖通并铺设了近300米的自来水管道,用上了比较干净的自来水。1997年,气象站全体职工利用长达3个月的业余时间,自挖电缆沟500多米,当年8月份,市电通到了嵩山站。

每年冬季来临前,嵩山站就会忙着储备过冬的蔬菜食品。他们买来大米挂面、白菜南瓜、粉条腐竹、油盐酱醋这些易存易放的蔬菜食品,确保4个月过冬之用,整个冬天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夏季到来时,站内职工在开垦的荒地上种上适合高山生长的土豆、萝卜、秋黄瓜、山韭菜,这是他们蔬菜最丰盛的季节。之后,他们会把多余的土豆和萝卜深埋储藏作为过冬之用。

“不与桃李争雨露,少同丹芍抢春光。平常之心藏苞内,随遇而安自吐香。”这是一首描写山菊花的小诗,也是对58年来默默坚守在嵩山的所有气象人最好的诠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