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菲渡轮迎头撞货船后沉没
东北三省遭洪灾
高温催热岩洞游
“小车迷”逛车展
淮安文盲贼偷到公安局
大理安监局公款购买“LV”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笑开颜
美中情局承认确有“51区”
7年后七成家庭装上宽带
埃及政府打算解散穆兄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笑开颜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笑开颜

(上接一版)而与另一家公司合作的休闲度假项目也正在紧张落实之中。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昔日穷山恶水的范家门将变成人人向往的“花果山”!

范家门村的变迁只是郑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经典缩影。其实,早在2002年,我市就开始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探索,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为罕见!

易地扶贫搬迁的探索来之不易。据统计,我市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都散居于偏僻的大山之中,道路崎岖难行,孩子求学不便,更不用说平时头疼脑热的求医问诊了,更有甚者,因为交通不便,不少山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对此,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何让老百姓彻底脱贫?这成为郑州市委、市政府探索的一大课题。政府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不现实,一是投资量过大,二是基础设施再好利用率也低,更重要的是依然不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易地搬迁、就近安置就成为一种共识:老百姓集中了,就有了实现交通便利、求学便利、医疗便利等最基本的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新密市率先走出了第一步。新密市三面环山,个别村组生产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水源奇缺、自然灾害频繁,是扶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采取常规的“输血式”扶贫难以奏效。2002年开始,新密市在该市青屏山公园北麓建设移民搬迁小区,将深山沟里的农民陆续请出大山,搬进城里的高楼。交通四通八达,孩子们上学方便了,有个头疼脑热在小区里就能寻医问诊了。如今,10年过去了,提起这些变化,第一批搬迁过来的李大爷仍旧喜笑颜开:“想不到啊,我们也成城里人了,我这是老来福啊!”

探索的路子越走越宽。郑州市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先是找准了工作定位。这个定位就是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站位全局、融入全局,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相结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其次是明确了工作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易地扶贫搬迁。这不仅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的载体和切入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再次是把握了工作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探索中,郑州市扶贫开发的路子越走越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