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莫让家长为开学“头疼”
办实事 聚民心
200名志愿者参与消费维权
学先进 强责任 促转变
高品位快速度建设宜居教育新城
确保已供应土地
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武林风”小子要当兵
实施有奖举报
加大治违力度
“四送”服务关爱空巢老人
暑期客运加强安全检查
myb384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办实事 聚民心
——记新郑市统计局驻辛店镇黄岗村群众工作队

本报记者 赵地 刘佳美 通讯员 赵俊杰

“真感谢咱驻村工作队,我种了一辈子的旱地,今年变成水浇地后,小麦亩产达到800斤,比往年多打了300多斤!”近日,新郑市辛店镇黄岗村老党员赵根来站在自家田地边浇地边高兴地说。赵大爷口中的驻村工作队,就是新郑市统计局驻该村的群众工作队。自从驻村以来,该工作队结合工作实际,为村里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打下五眼“丰收井”

黄岗村地处新郑市西南山区,属丘陵地带,灌溉设施落后,1100亩耕地中旱地就占了900亩,不少村民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驻村工作队调查走访后,将水源列为首要问题进行重点解决,通过与水务、交通、农委等部门多方协调后,为黄岗村争取到了扶贫开发项目资金120万元。经过村民大会的决议,其中76.5万元用于打井。经过6个月的建设,该村4个村民组共新打机井5眼,新增灌溉面积600余亩,农民亩均增收500元。

铺设一条“惠民路”

在黄岗村有一条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早已经变得崎岖不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经过全体村民的协商,决定将用于打井后剩余的43.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道路建设。去年9月份,在全体村民的期待中,工程开始施工,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三委”成员、村民代表日夜守护在施工现场。经过半个月的奋战,一条长1000米、宽4米,厚约20厘米的平坦水泥路呈现在村民面前。

搭建一座“连心桥”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你解决。”在特困退伍老军人王成允的家里,驻村工作队长与王成允聊起了家常。王大爷今年74岁,1957年参军入伍,除了要照顾94岁的老母亲,自己也久病缠身,由于家中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这些情况后,从并不宽裕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对他进行重点帮扶,并鼓励他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王大爷握着驻村工作队长的手激动地说:“我们退伍军人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作贡献了,但党和政府时刻惦记我们,关心我们,感谢党和政府。”

被帮扶的远不止王大爷一人,对于村内的其他困难群众,工作队更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七一”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为计划生育困难户发放帮扶资金,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通过帮扶济困,传达了党的温暖,搭建起干群关系和谐的“连心桥”。

绘就一幅“富民图”

黄岗村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缺乏致富渠道。驻村工作队自扎根黄岗村,就开始盘算着帮助当地绘就一幅“富民图”。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该村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核桃树种植、土鸡养殖这两个优势产业作为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来优先发展,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最近与村‘三委’成员协商,依托村里原有的两个规模养鸡场,准备成立土鸡养殖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土鸡苗和养殖技术,并且统一负责土鸡蛋和土鸡的销售。”该工作队队长认为,如果把黄岗村的核桃、土鸡两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将会极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围绕着这张“富民图”,今年以来,该工作队和村“三委”干部因地制宜带领村民新种植核桃树50亩,新发展土鸡规模养殖户5户,新建鸡舍5座,购买土鸡苗8000只,预计年内将实现经济效益1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