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华方案”:经济理性过甚 人文关怀欠缺
在家上学给我们的启示
一次街头凶杀
对一座城市的伤害
人大代表
吃“软钉子”的背后
明星代言须“连坐”
房价绝非是被
“扭曲购房观”推高的
中西部是
“最大回旋余地”的积极信号
当干部不能只会抓经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家上学给我们的启示

杭州一位10岁小女孩,只当了一年半的小学生,以后一直宅家上学,自学多种外语,芭蕾舞四级,钢琴八级,小学看初三化学书。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认为“校园学习太苦,学到的知识不一定有用。”(8月26日《钱江晚报》)

中国在家学习的孩子有多少?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估算,目前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的孩子,约为2000人。其实,相对于中国的人口总量,目前正在实践或者对在家上学感兴趣的群体数量真的不算多。但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无论你接不接受,总是有它存在的理由。在家上学还是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家长为何要带孩子逃离学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认为统一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个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对弱化,更希望自己个性化地教育方式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至于这些家庭的选择是对是错,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为孩子肩头日渐沉重的书包减负也是这些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之一。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想办法为小学生减负,只是在政策频出的背后却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孩子肩头的书包依然沉重。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不利于孩子知识的提高、心理的成长,甚至已经让许多孩子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官方及民间的多项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需要1~2个小时;从2000年至今的十多年间,小学生近视率翻了一番。没有健康的未来不是美好的未来。日前,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等,正是对喊了多年的“减负”有了一个强制性规定。

在线教育等新兴教学手段的兴起也为在家上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其实在家上学的孩子并不都是家长教;也有人说在家上学不意味着全部自学,可以有多种方式,在线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事实上,通过借助教育产业化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聘请一对一家教,甚至是在线教育,这些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为在家上学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让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选择在家上学成为可能。

无论在家上学也好,去学校上学也罢,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和方式是每个家庭的选择。诚然,在家上学可以施展个性化教育,弥补现行体制的不足,但是,在放大个性化教育的同时,孩子是否又失去了必要的集体意识的教育呢?因此,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万不可偏废其一。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