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极乐空间》《全民目击》首映
艺术是我的第二生命
“东京审判”全记录出版
“民歌争霸”郑州寻音
名家名作等你来译
千场演出进行过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艺术是我的第二生命
——访画家张金林
人物简介 张金林,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湖北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当代美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湖北山水画研究会秘书长,一级美术师。
玄玄其鸣
甸甸秋日

本报记者 李 颖

青年女作家任杰的新书《姥姥与妞妞》出版以来,这本以亲情故事为题材的散文体小说为文坛吹来了一股“小清新风”,细心的读者发现,书中独有的70多幅原创插图与文章相得益彰,耐人咀嚼,堪称亮点。近日,创作这些插图的画家张金林来到郑州,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为《姥姥与妞妞》创作数月

在《姥姥与妞妞》中,通过对一个女孩和一位姥姥两位女性的刻画,讲述了两代人超越血亲的至爱深情,展示了中华女性感天动地的情怀。作家李佩甫说,书中看到的不仅是两代人超越血缘、义薄云天的情意,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姥姥几乎就是我们中国女性、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隐喻。

《姥姥与妞妞》是任杰根据自己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写的首部作品。为了让作品可读、耐读、更值得一读,她除了在写作上精耕细作外,特意邀请了画家张金林为自己的作品创作了彩色国画插图,每一幅插图都是根据书中章节和故事原创。

“命题作文最难写。”说起《姥姥与妞妞》的创作过程,张金林连连“叫苦”,为了完成好这篇“命题作文”,可谓是大费周章。“先拿着文章通读好几遍,在心里先完成大致的构图,真正提笔作画时,我让助手在一旁大声地读文章,就这样反复诵读、反复琢磨,最终是呈现给读者的这个效果,这几十张小小插图耗费了数月时间来创作。”

结合书中文字再品插图,会发现张金林的匠心独运。开篇第一部分《漂泊的童年》第一章《不该来的来了》,描写的是诞生在农历小年的“妞妞”生下来就不受待见。张金林为其所配的插图是一幅以青色和黑色打底的写意重彩画,在长满了藤蔓水草、密不透风的池塘里,一条弱小的金鱼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悠游,那一抹红色脆弱却坚强。任杰为插图所配的文字这样写道:“她硬是迎着恶劣的环境,独自驾驭着金色的光环姗姗而来,准备挑战母亲为她安排好的命运。”

插图和专为插图所配的文字仿佛为小说安放了“灵魂”,让其更加楚楚动人。插图中没有妞妞和姥姥,只有孤单无援的小金鱼,羽翼未丰的小鸡,灵动俏丽的小鸟。张金林说:“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我全部采用的是拟人化的画法。”

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1947年11月,张金林出生在湖北省武昌县纸坊“八分山”下,母亲在他出生的那年就去世了,从小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张金林从小酷爱美术,孩童时受乡间艺人影响,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学期间已显露出绘画天赋。“那时候,我临摹的张飞、赵子龙常常刚刚完成就被同学们抢走。”

张金林学习中国画,得益于汤文选、周韶华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汤文选,笔墨雄浑老辣,大写意花鸟画,强雄大气;周韶华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烈,两位老师的一种学术、两种取向,奠定了张金林深厚的绘画基础。

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张金林从传统出发,在时代生活的激荡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向着现代中国画的目标一路走来。他的画形成满、密、繁、多的特点,但不失空灵飘逸,从随物赋形到从心所欲,打破了传统花鸟画形式上的雷同、僵化,并把人生的阅历熔入画中,最终形成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画风,这在《姥姥与妞妞》的插图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金林希望在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中,能够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风格独具的“意象花鸟画”也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美术理论家徐恩存这样评价:张金林的画一扫固有程式的僵化和既定规范的刻板,在不动声色中,重建了全新的审美观念。

传统功力创新精神缺一不可

艺术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张金林说,成为专业画家、走上意象花鸟画的创作道路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美术创作的浓厚氛围。

“1986年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为我举办了首个个人画展,画展在湖北美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重彩山水画领域,张金林一直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代表作《日之启》曾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美术理论家刘晓纯在评论文章中评价:这是一幅借鉴漆画的好作品,对中国山水画提供了新的创作取向。

1993年,张金林调入武汉长江美术馆任秘书长,组织筹备了全国第二届山水画展,展览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画家、理论家参与,在与海外艺术家共同交流中,张金林坚定了继承中国传统笔墨精神的重要。

90年代末,张金林曾受聘浙江金灿画院,参与组织创建“东方卢浮宫”。期间创作作品“鄂西印象”,画面以红、黄、蓝为基调,三原色的组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以老辣的笔墨构建现代山水画形式。

1999年澳门回归之时,张金林与国画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宋文治等创作“万里长江图”。

2007年1月张金林中国画全国巡回展首站在湖北美术馆开展,之后,展览的足迹踏遍了山东、辽宁、河南、广东、安徽等省市。

在数十年的潜心创作中,张金林的作品个性逐渐清晰: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也有浓厚的现代气息;既有地道的笔墨味道,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是当代文化语境下一个个性化的创造,成为中国画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形态转换的典型代表。

盛赞河南美术“土壤”

对河南画坛,张金林并不陌生,他说,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美术创作注重传统。

“河南是美术大省,也是强省,这些与河南重视美学活动密不可分,美术活动影响甚至波及全国,得益于活动的举办和美术创作氛围,河南的美学队伍不断壮大,河南还不拘一格使用美术人才,这儿的‘土壤’非常好。”

张金林认为,大环境非常重要,画家修为也很必要,当下这个时代对画家的要求应该是比以往更高。他形象地打了个比方:“以前我们用牛耕田,现在火箭都上天了,还是老一套能行吗?”所以现在对画家的要求更高,首先提高自我的修为,只有修为高了格局才会高,才会有无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神来之笔。

在张金林看来,衡量作品的格局有三个标准:首先这幅作品应该是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别人的影子不要在你的画作中找到;其次,作品的精神面貌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应该是当代画家的作品,而不是古代的;再次,作品应该是中国,有中国元素,而不是西方的。

谈及对自己艺术成就的总结,张金林引述了两位当代艺术家的观点。

一位是中国美协主席、前任中央美院院长,油画家靳尚谊。张金林说,靳尚谊曾说过,画油画越画越没意思,中国画太棒了,希望我的朋友不要画油画。一位杰出的油画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了中国画独具魅力,也表现出艺术家的诚恳,我会坚持传统笔墨味道。

另一位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吴冠中生前多次说,我想造一座桥,这座桥是东方和西方、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精神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桥。”老先生的言下之意,桥的搭建并未完成,还需努力。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态度,始终把追求真理放在第一位。”张金林说,有的画家一百张画一个构图,有的画家画中“没有自己”,而他正努力避开,每幅作品都要追求新鲜的创作感,如同为《姥姥与妞妞》的创作。

“志在新奇无定则”,在当前中国画坛多元格局中,张金林一直在为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而孜孜以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