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手段
管好房地产市场
人民日报社河南
分社领导在郑调研
郑欧班列
首次“换轨”后继续前行
山西汾西“8·24”恶性
伤害儿童案告破
易地扶贫搬迁 走纵深可持续之路
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验收我市有望获加分
我市调整城镇居民医保
以色列和美国进行联合导弹测试
十月踏上“新旅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易地扶贫搬迁 走纵深可持续之路

之 三

探访郑州扶贫开发系列报道

在荥阳市崔庙镇郑庄移民搬迁社区,53岁的郑金芝看到记者到来,热情地拉着参观她刚搬不久的新家。说起搬迁后的生活,她笑得合不拢嘴。

郑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万周介绍,过去,大家守着几亩薄田,每年人均收入最多不过四五百元,现在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将村民集中起来,不但节约土地1000多亩,还带动土地流转1600余亩,农民可以在流转出的土地上打工;更重要的是,搬迁社区里学校医院配套齐全,每个村民还都办了新农合和养老保险,比城里生活也不差。

郑州扶贫开发硕果累累,但如何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如何深化扶贫开发内涵、拓展扶贫开发领域?郑州一直在努力。

去年底,郑州市将国家和河南省扶贫标准提高30%,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仅此一项,郑州市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直接增加一倍以上,其中贫困村305个,贫困人口40.1万人。把更多贫困人口纳入扶持范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今年的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找准症结,寻求突破,着力解决认识问题、配套资金不到位问题、进展不平衡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要积极探索,闯出新路。积极探索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抓手、协调推进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路子,积极探索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经营、产业集中发展的“三集中”扶贫开发新路子,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工作与沟域经济互助发展新路子,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工作与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挂钩新路子。

今年3月,市政府发布《郑州市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搬迁住宅要按照新型农村社区“五通七有两集中”的建设标准(五通指通自来水、电、四级公路、宽带、有线电视。“七有”指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卫生室、连锁超市、文体活动广场、科技文化中心、幼儿园、小学、养老院。“两集中”指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以“着眼长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宜居宜业”为目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物业管理,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今年6月,市政府再次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鼓励搬迁地区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搬迁群众享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全部收益。根据土地流转增值收益情况,实行动态补偿机制,保证搬迁群众可以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长远收益。在此基础上,市、县财政对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5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分别补助小麦100公斤,兑现形式按当年市场价折合成现金支付,连续补助5年。设立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市、县财政各负担1000元,连续扶持5年。重点用于对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搬迁村集体规模经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产业化扶贫项目进行奖补。

在加大山区综合扶贫开发力度的同时,我市还研究制定了支持贫困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项目管理,改项目审批为核准备案,把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扶贫机构,减少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权责统一;而且,进一步完善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考核,使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下一步,市扶贫办将积极开展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试点,和市经济社会调查队联合进行扶贫统计监测,和人社部门共同举办贫困地区人才招聘会,筹备扶贫开发项目对接会……

扶贫开发,郑州正在走出一条持续提升、纵深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朱 华 史治国 许大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