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 延续生命
社区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生活
网格调解
催开“和谐花”
网格长热心帮忙
流浪小伙找到家
亲情寄语助力廉政建设
网络家园成非公党建阵地
以人为本破解信访难题
开展信访主题宣传月活动
24年情牵农民工
文化甘露润泽民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爱 延续生命

本报记者 郑磊 通讯员 班计划 文/图

她是一个平凡的社区主任,当得知自己的血型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时,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捐献骨髓……

日前,管城区北下街社区主任张瑞颖“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这些天社区太忙,来到社区上班,心里踏实多了!”当北下街社区主任张瑞颖出现在办公室时,距她捐献骨髓仅仅两个月,身体仍然有些虚弱,但精气神儿十足。

张瑞颖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2009年公开选聘担任北下街社区主任,平时积极参加公益事业。2010年11月,在一次献血活动中,自愿报名成为一名骨髓捐赠志愿者,血液资料被存入“中华骨髓库”,打那以后,她每年坚持献血两次。

张瑞颖告诉记者,骨髓配型成功率很低,在茫茫人海中能配上型的概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这次,我就是二十万分之一的幸运儿。”张瑞颖笑着说。

今年4月初,管城区红十字会来到社区,告知张瑞颖的血型与黑龙江一名女患者初配相合,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骨髓。没有一丝犹豫,她就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之后,二次配型成功,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期盼早日进行骨髓移植。6月23日,进行采血、体检和化验,输入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促进白细胞快速增长,张瑞颖身上发酸发胀,疼痛难耐,并虚汗不断。事实上,这正是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带来的正常症状。

6月27日,张瑞颖住进省人民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采集,血液运行一万多毫升,提取出200毫升造血干细胞。当天晚上,救命骨髓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患者所在的北京301医院,张瑞颖成为全国第3541例、河南第357例、郑州第1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每天早上都得两个鸡蛋、一袋牛奶,比吃药还难受!”回忆起捐献骨髓的日子,张瑞颖笑言,自己平日里就不喜欢吃这些东西,就连生孩子时也很少吃,但为了补充营养,不得不吃这些“药”。

“能用捐献生命细胞的方式延续另一个生命,这是我人生中的闪光点。”种种困难都没有让张瑞颖退缩,在她心中只有一个念想:书写人间大爱,传递社会正能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