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农民工登上北大讲堂
多部门联动治堵疏堵
0910鸵鸟
0910农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农民工登上北大讲堂
黄久生:幼年乡亲助我衣食,我当倾力回报家乡
黄久生回乡为孤寡老人宋时惠(左三)过80岁生日。
黄久生为孤寡老人送去猪肉和大米。
黄久生回家乡看望700余位老人。

本报记者 聂春洁 文 陈 靖 图

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17岁离家打工,梦想就是挣钱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他从工地小工做起,一步步做到项目经理。与此同时,他带领万余同乡出来打工致富,出资赡养700多名孤寡老人,并捐款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敬老院。黄久生,这个因今年9月1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让现场师生感动流泪的河南农民工,用行动书写了一曲感恩之歌。

9月7日,记者在古色古香的北大西门见到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黄久生。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黄久生,身穿带有“北大光华学院EMBA”字样的T恤,胸前挂着听课证,俨然一副大学生派头。不过,黄久生强调说,自己是个农民工,这个身份从来不曾改变,“刚出来打工时,我曾为自己是农民工自卑过,现在这个身份让我骄傲”。

圆梦 我代表农民工来北大求学

报考北大EMBA时,黄久生心里没底,“我高中没毕业,是个农民工,人家为啥要收我?”但看过他的简历后,光华管理学院同意接收他,只不过有一个要求:开学典礼上,你得给全院新生讲讲你的经历。这便是那个台下流泪、网民感动的演讲的由来。

黄久生说,9月1日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演讲,上台前自己腿肚子直打哆嗦。“讲着讲着,我觉得不对劲,台下不断有掌声,有人一边流泪一边鼓掌。”黄久生说,“我后来知道,观众鼓掌的时候,我应该停顿一下的,但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管继续讲下去。”

黄久生说,起初自己来北大,都不敢跟别人说,怕人家知道了笑话,“你一个农民工,读啥EMBA啊”。不过,现在他不怕了:“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农民工,只要肯付出,所有梦想都会实现。当年我在山上背柴火挣学费时,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我能踏进北大校门,现在我做到了。”

记者了解到,报考北大EMBA,除了提交简历外,还有严格的笔试、面试,黄久生能进来绝非光凭运气。

高中辍学后,黄久生并没放弃学习。“我把工地当成课堂,勤学习、不偷懒,就拿提灰来说,多走几步,把灰放在师傅顺手的地方,就可以替师傅省很大力。”黄久生说。由于善于观察、干活实在,所以每个师傅都愿意带他,从看图纸到摆线,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

黄久生买了许多建筑知识方面的书,趁夜间休息时看。通过自学,黄久生还拿到了平顶山工学院的工民建专业函授文凭。

上世纪80年代末,黄久生带领老乡组建农民工队伍。这支400人的团队参与了中建七局承建的新郑卷烟厂联合厂房主体工程施工,获得1999年度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这些年,黄久生以一名农民工的身份,得到的荣誉数不胜数。他先后荣获2008年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老之星等。

“这些荣誉对我来说真的是太高了,我觉得自己承受不起,是感恩的心支撑我走到这一步。”黄久生说。

进北大面试时,黄久生这样说:“我的管理经验就是,正人先正己,我对工人提的要求,我自己首先做到。工程每个细节我都要求精品,一个细节有瑕疵,哪怕表面上看不出来,我心里就觉得对不住人,必须推倒重来。”

黄久生说:“农民工同样可以有梦想,就看你敢不敢去追求。”

成长 那些贫穷的记忆从不曾忘却

在北大的演讲中,黄久生主要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说道:“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对我来说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没有想到今天居然美梦成真。我那在九泉之下的妈妈如能知道,一定会为她的儿子骄傲和自豪。”而此时,距离他母亲离世已有42年。

黄久生出生于1965年,老家在信阳潢川双柳树镇晏岗村,在他6岁那年,妈妈去世,留下他和4岁的妹妹、两岁的弟弟。父亲是个修锅补盆的匠人,常年走街串巷,十天半月不回家一次。

爸爸不在家,6岁的黄久生就是最年长的“当家人”。做饭时,他够不着锅台,便用泥巴在锅台前堆成台阶;买不起两分钱一盒的火柴,他便去邻居家捧火灰,回来自己引燃。“那时就会烧稀汤寡水的大米粥,里面化几颗大盐调味,有回邻居看见了,让我不要这么吃,说生盐吃多了会得大脖子病,我哪里知道啊,就想着饿不死就行了”。

最让黄久生难过的是,由于生活实在艰难,父亲决定将两岁的弟弟送人。“弟弟被人抱走时,一直哭着伸手要我抱,走出很远了手还向我伸着,我也哭,想冲过去抱他,被邻居拉住了,他们劝我,‘留家里养不活 ,让他出去讨个活命吧’。”说到这里,黄久生长时间沉默了。

善良的乡亲们看不下去了,他们向黄久生伸出了援手。东家省出一口饭,西家送来一双鞋,给黄久生贫穷的童年带来了一丝温暖,“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家家户户都穷,那些东西都是他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所以我当时就下决心,长大要报恩”。

黄久生上初一时,学费是一块八毛钱,他没钱,就想到了上山捡柴火,走30公里路到双柳树镇卖。“我去山上捡掉落的松树枝,装在两个筐里,挑到镇上卖给炸油条的,他们见我肩膀磨得尽是血印子,二话不说就买下了。”黄久生说,“一次就给我两三毛钱,其实我知道,那点柴火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他们是可怜我。”

为了筹学费,黄久生还用木板钉了一个小箱子,向邻居借了8毛钱,走路到镇上批发冰棍卖。第一次没经验,没用棉絮盖严实,30公里路走回来,冰棍全化了。“欲哭无泪。”黄久生说,“我能怎样呢?只好又借了几毛钱,从头再来。”就这样,他自己攒够了学费,一直上到高中快毕业。

报恩 所有困难同乡他都倾力去帮

黄久生现在的身份是中建七局一公司的项目部经理、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来,他先后带领一万多名乡亲走出家乡,出资赡养了700多名老人,还捐钱建了双柳树镇敬老院,为宴岗村修路、接自来水。

其实,早在事业有成前,黄久生就开始了报恩之旅。黄久生说:“我小时候自卑,不爱说话,但每个帮过我的人,我都记在心里,只要有条件,我都会回报他们。”

13岁那年,邻居李二姑经常给他送饭菜,黄久生过意不去,便趁夜里为李二姑挑水。来回13趟,中间曾失脚滑进水田,身上的棉袄湿透了,他穿着湿棉袄继续挑水,就这样,瘦小的黄久生硬是挑满了一缸水。

17岁那年,高中还没毕业,但黄久生认为自己成年了,可以出门挣钱回报乡亲了。最初他去乡里一家砖瓦厂打工,挣不到钱,随后就到了郑州,在工地上当起了小工。黄久生说:“郑州是我的福地,从那时起,我就再没离开过郑州。”

在郑州头两年,由于没攒下钱,黄久生过年不敢回家。第三年,黄久生攒下了3000块钱,过年时他花了2000块买礼品,运回去送给村里乡亲。“那时潢川县到我们村不通车,我花10块钱雇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礼品运回村里,我记得有大枣、核桃、香蕉,那时乡亲们从没见过香蕉,连我老师都过来问我香蕉咋吃。”黄久生说,在他的人生中,那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再次返回郑州时,黄久生带走了20多名同乡,跟他一同到郑州打工。

由于工作勤奋、上进,黄久生逐渐由一名提灰搬砖的小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行家。他先后担任中建七局一公司郑州分公司民工组组长、班长、队长、项目部副经理、项目部经理。

来找他要活干的人,从村里扩展到镇里、县里,直到周围商城等几个县的农民都来找他,其中还有一些是残疾农民。

“以前我在郑州西耿河租房办公,经常有残疾老乡去找我,房东很奇怪,问我是不是残疾人协会的。”黄久生说着笑了起来。现在他手下有20多名残疾人员工,“我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尽力帮他们找活,能干啥干啥。”

从1996年开始,黄久生把潢川县双柳树镇680户鳏寡孤独老人照顾起来。每到过年,他都早早地把钱汇到双柳树镇民政所,由民政所代为这680位老人买米、面、油和肉,从没间断过。2008年,双柳树镇建敬老院,黄久生捐了45万元。

记者帮他算了一下,这些年,除去赡养老人的花费外,他为家乡修路、建小学、捐医疗设备等的捐款,累计超过310万元。谈到这个,黄久生引用了他在EMBA课堂上学到的一句话:“钱花在不对的地方,就跟一张卫生纸一样没价值,只有花在对的地方,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我挣的钱,这样花就对了。”

未来 要把孤寡老人当父母来尽孝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从未听见黄久生抱怨过任何人。

“我在郑州稳定后,把父亲接了过来,谁知3年后,他却得了食道癌。”说到这里,黄久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也是受了一辈子苦,临老有好的也吃不下,那几年我经济条件不算好,四处借钱替他治病,最终还是没留住他。 ”黄久生满足了父亲最后的愿望,带他去坐了一回飞机,到北京转转。

父亲去世后,黄久生对待每个他照顾的孤寡老人,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今年8月份,他接一些孤寡老人去南湾湖旅游,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拉着他的手说,自己这辈子没出过潢川,听说能来南湾湖旅游,头天夜里3点都睡不着了,“久生啊,我托你的福,这次旅游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结婚都没这么高兴过”。黄久生说,他当时眼泪都下来了,“你说,我能因为一时缺钱,就不管他们吗?”

原来,这20年来,黄久生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有几年,快过年了工程款还没到账,手下工人们等着拿钱回家过年,老人的棉衣、米油还没着落,我着急啊,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借钱。”黄久生说,别的事都能等,但养老人的事不能等。

直到现在,黄久生都没像样的办公室,在郑州一直四处租房办公。“上次有记者来采访,要拍我的办公室,我怕丢人,不让他们来,后来实在没办法,才把情况如实说了,结果记者告诉我,这不丢人。”黄久生说,自己当时很感动,没想到这么多人认同他的做法。

谈起今后的打算,黄久生说自己没啥计划,但不管条件如何,都会把这项报恩事业做下去。这段学习结束后,他打算回潢川一趟,带孤寡老人们坐飞机到北京旅游。“上次我回去时,有老人说一辈子没坐过飞机,我承诺说,等经济条件许可了,我带大家坐飞机到北京,看看首都的新变化,这次要兑现诺言。”

黄久生强调说,今后除了捐钱,他会多抽时间陪陪这些孤寡老人。他解释说,以前是因为没条件,这几年生意好做了,能挤出空闲了。

“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妹妹被亲戚接走,留我一个人看家,夜里我害怕啊,每天晚饭后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等村里小伙伴来和我做伴,家里就一床破被子,上面蹬得尽是洞,我夜里起来,一遍一遍替他们盖好,怕他们冻病了,不能来了。”黄久生说,“我到现在都感激那些小伙伴,我家那样的条件,他们还肯来和我做伴。现在看到那些孤寡老人,我就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愿意和老人们做伴,愿意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