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欧班列距终点站仅一千公里
一场网络声讨的7天逆转
新一代 iPhone发布
唐诗中的“郑州方阵”
76项国家级表彰评比被取消
“当代愚公”吴金印
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
王金平被撤销国民党籍
治堵,只剩收费这条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
治堵,只剩收费这条路?
治堵从限牌限行到收费“卡限”并非唯一药方

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

治堵,只剩收费这条路?

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提出征收拥堵费,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

政府有收费冲动,公众却陷入闻“费”色变的焦虑之中。公共政策制定,有无征求民意、吸纳公众智慧?收了费,是否就能空气清新、道路畅通?如果收费成效不明显,比起优先收费,是否还有更紧要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

治堵从限牌限行到收费

9月2日,北京市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征收交通拥堵费提上日程。收费治堵的决策方式,引发诸多争议讨论。

赞成者认为,作为拥有超过530万辆汽车的首都,拥堵收费能够降低车辆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但更多人陷入一种“收费焦虑”。导致拥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收费又能起多大作用?

早在2010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堵势”,就有广州市政协委员提议征收拥堵费,但频频引发舆论强烈反对。至今,广州尚无收费时间表。

十多年来,国内“以卡为主”的治堵政策不断出台,如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全部实施了限购政策;不少城市不同强度实施了限行、限外等措施;提高停车费、加大外牌交通执法等各种治堵措施也并不少见。但记者发现,多年来,从限牌到限号等治堵政策出台,听取社会意见、公开制定过程的少,政府职能部门一锤定音、迅雷行动的多,走听证程序的更是凤毛麟角。

专家指出,收取拥堵费这样针对长期过程的治堵措施,几乎涉及所有交通参与者。该不该、能不能收,理应公开制定政策,充分听取吸纳民意,如果政府“拍脑袋”定政策,程序有疏漏,公众难免有意见。

北京车主韩先生表示,买车交税,用车还交费,中国车主的税费负担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国都在提倡“费改税”,现在还要再新增行政收费,是不是重复收费?

“卡限”并非唯一药方

“拥堵费”为何日益受到国内一些政府部门的关注?既能收费,还有治堵先例可供借鉴。自从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首开收费措施,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和美国纽约等“超级堵市”也纷纷效仿。

但一个容易为人忽略的事实是,虽然国内外城市汽车保有率都不低,使用效率却差别很大。国内汽车行驶里程多、行驶速度低,交通精细化管理和城市轨道建设的潜力并未挖尽,而国外则是在公共设施配套相当完善、近乎无招可用之后,才收拥堵费。

尚未疏通、率先开堵,如果贸然单向开启收费“堵”,不仅堵不住私家车使用,反而会增加公众负担。

家住西五环附近,在二环内菜市口附近上班的北京市民崔先生告诉记者:“听到拥堵费政策要出台,就像又挨了一刀。如果不让吃肉,总得给点大豆吧?但目前公交不完善,收了拥堵费,我还是只能选择开车,那除了在老百姓身上又‘刮层油水’,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世界范围内,大都市治堵也并非只有开征拥堵费一剂药方。地少人多车多的香港,通过管理科学、设计人性的良方,也造就了交通相对通畅的城市环境。这与90%香港市民选择地铁、有轨电车、公交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功不可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