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743
lh3816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几年后,习永盛次子即习仲勋的父亲习宗德、三子习宗仁相继出生。漂泊流离的生活使习永盛非常憧憬有一个长久的安身之地,他用意很深地给次子宗德取小名长儿,三子宗仁取小名久儿。但因人口增加,生活更加窘迫。为了生计,习永盛除佃租种地外,还挑起货郎担,跟集转乡,卖些针头线脑、烟卷、糖果之类的小商品,换回些零用钱,维持全家生活花费。但是,终在一次转至富平县城西一座刻有“释迦如来第十六所真身舍利宝塔”的圣佛寺塔下时,因病饿交加,猝然死去。旋被当地群众发现后掩埋于塔东沟内。习永盛的妻子张氏身体硬朗,善理家事,日织夜纺,以土布易面换米,聊补家计不足。

在儿女尚未成年时,长子老虎即应募当兵吃粮,次子宗德被送往三原县一家水烟行做学徒,女儿及幼子也早事织纺家务,下田耕作收种。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8月14日,八国侵略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于10月26日至西安。时值陕西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地方衙门、贪官污吏以“恭办皇差、筹办回銮”为名,横征暴敛,滥增税捐,同时趁机中饱私囊,搜刮民财。天灾人祸,严酷的社会现实,使陕西人民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老百姓几乎濒临绝境。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习氏一家,在困境中终于盼来了一丝福音,习仲勋的大伯老虎,在当兵离家好几年后突然回到富平。原来他所在的队伍是早年著名回民起义首领董福祥的军队。董福祥起事之初,号称十万之众,活动于甘肃、宁夏地区,后被左宗棠收编。1897年,董福祥在任甘肃提督时调防北京,其部编入荣禄所辖武卫后军。慈禧西逃,董福祥充当随扈大臣率部抵陕。习老虎此时已在董部渐次晋升为“廷卫”(下级军官)。这次他顺道回到家中,并留下六十两银子,再走以后就音讯全无了。

习仲勋对自己的这位老虎大伯怀有敬重之情。他曾对人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大伯随董福祥在东交民巷与外敌作战。大伯作战勇敢,后来耳朵也被大炮震聋了。习仲勋的祖母和父亲、叔父用这笔钱置了几十亩薄田,并在淡村西刘堡南面二三里地选了一块宅基,先在平地开挖住人用的地窨子,结果没有挖成就发生塌方。近一个世纪岁月过去,这个塌陷土坑依然存在,成为习仲勋家庭早年苦难生活的见证。后来又在塌窑的东侧先后盖起九间房屋,大门朝东,三间门房是土木结构的麦草房,习仲勋的祖母在内居住。院中南北各有三间厦房。由于人口不断增多,这所小小的庭院渐显拥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陕西同盟会和陕西新军也发动起义。省城“八月十五杀鞑子”之说很盛,俗称该年为反正年。这一年习宗德与小自己八岁的都村姑娘柴菜花结婚。

柴姓家族祖籍河南省淅川县,与习家祖籍邓县相邻,同属南阳府管辖。柴家人也是逃荒要饭到富平后定居都村的。共同的命运和经历,加上同为异乡客户,因而使这桩婚事更多了几分亲情。兵荒马乱岁月,柴氏因为家穷,结婚成亲时连当地乡间通行的一双上轿鞋也做不起,只好借了人家一双上轿鞋才成了亲。

习宗德夫妇婚后共生子女七人:长子仲勋、长女秋英、次子小名导儿(夭折),二女冬英、三子仲凯、三女夏英、小女雁英。按照《习氏家谱·三门新谱》人名“国玉永宗、中正明通、继述承显、尊守从荣”的顺序,男孩入谱应取名中字辈。

粗识文墨的习宗德,即为长子取名中勋。他还请学校的老师从《三字经》中为仲勋取小名相近,仲凯取小名相良。

数十年后,习仲勋谈到自己小名时曾说:“父亲给我取的相近小名,冠以习姓时,就成了习相近,恰好与《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词义相反。结果上学时,不少同学都说我怎么叫了这么个名字?这是因为我在兄弟排行中为长,即取了相近,我的堂弟仲辉排行为二,却取了相远。也许父亲当时还有其他更深的寓意。”到了1926年,习仲勋就读于立诚公学高小部时,级任老师严木三先生认为“中勋”含有中国的元勋之意,遂给“中”字旁加了个“人”字,取意为人中正,处事公道。学校另一位深通韵律的封至模先生也说“中勋”读起来不上口,还是叫“仲勋”好。

童年梦

习仲勋的童年,是在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国家经济衰败、革命风潮迭起、社会剧烈震荡的年代度过的。

奔走于三原、富平之间的习仲勋的父亲习宗德,也常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见闻。这些在幼年习仲勋纯净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憎恨黑暗、向往光明、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性格从此开始形成。尤其同乡几位著名民主主义革命人士于右任、井勿幕、胡景翼、张义安的奋斗精神,给他以深刻影响和重要人生启迪。以致在七十余年以后,他谈到胡景翼时,敬重之情仍溢于言表:“胡景翼将军赤诚爱国,胸怀大志,献身革命,功劳卓著。他整军经武,有智有勇,知人善用,将士归心。他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热心公益,造福人民。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谦恭礼让,平易近人。将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高尚品德会永放光芒,他的光辉业绩会永垂史册。”

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神奇生动的历史传说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故事,使处于启蒙时期的习仲勋受到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营养滋润。天资聪颖、生性活泼的习仲勋,对眼前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梦幻。村头乡野农夫们谈天说地,家中父母叔婶讲述的趣事笑语,以及小伙伴们嬉戏中的话题,尽管对一个稚气未消的幼童来说近似天书,但习仲勋听到这些故事时,却显得特别专注和投入。他超常的记忆力和悟性在幼时就显现出来。“黄巢荆山练兵”、“苗训退隐裔沟”等当地许多有名的传说,他几乎过耳不忘,有的故事情节还可以讲述个大概。

乡间这些褒贬分明、优美动人的故事,如丝丝春雨,在幼年习仲勋稚嫩的心灵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些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和引起共鸣的故事情节,时常跃然脑际。习仲勋豪爽、睿智、机敏、勇敢品格和个性的形成,是与受这一特定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染分不开的。

一位叫胡大有的老人谈起儿童时代的习仲勋时说,仲勋的天分和聪明在孩童时代就显得与众不同,他特别爱听《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讲道劝善、说书劝善、占卜问卦,他也要挤在大人中间,饶有兴趣地去听个究竟。他小小年纪就崇拜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常常模仿三国桃园三结义、水浒梁山泊聚义等一些故事情节做游戏。受此影响,以致他参加革命以后,还利用结拜异姓兄弟的方式,团结进步势力,开展革命斗争。

2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