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义全面启动秸秆禁烧工作
中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投用
发展集雨水窖 助民抗旱增收
新郑开展双节
食品安全检查
中牟改建S223线为城市一级道路
新密转型升级服装产业
新密多措并举
留住蓝天白云
巩义生活垃圾处理场荣升为“国家一级”
巩义33家污染企业
年底前搬离主城区
中牟县官渡镇
成立教育基金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集雨水窖 助民抗旱增收

本报讯(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陈宏旭)“集雨节灌就是好,成了群众‘救命窖’。留住用好‘天上水’,山区群众离不了。”昨日,记者在巩义市河洛镇黑叶沟村,听到了这样的顺口溜。一个村民和记者算了一笔花钱买水的经济账,过去买1吨水要花5元多钱,如今修建集雨水窖,这样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得到了利用,集雨水窖的灌溉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省工省钱还省力,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五年三旱,地下水匮乏,水资源短缺,是郑州市西部山丘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瓶颈。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能引则引、能接则接”的原则,在西部山丘区积极建设了以集雨水窖为主导的集雨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先后在新密市、新郑市、二七区土质疏松、易于开挖的地区建造地下方形水窖,在登封市、荥阳市、上街区不宜开挖地区建设地头水柜,在新密市、登封市容易形成洪水的部分山区修建塘堰坝蓄积雨水。自2002年以来,郑州市投入1.9亿元,共建成集雨水窖7万个,总容积达350多万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多亩。

“璀璨的明珠,致富的源泉。”社会各界对集雨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如今,在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一个个集雨水窖宛如璀璨珍珠,成为山区群众的“救命窖”,彻底改变了缺水山区面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力保障。新密市尖山大石门集雨节灌项目区建成后,为万亩核桃基地提供了水源保证,新种葡萄、杏、桃等果树1000余亩,家家户户有了小菜园,人均增收近千元。尖山风景区管委会柿树湾村民田留海,一家打了13个水窖,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年出栏品种成猪1300多头,远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纯收入达30多万元。登封市大冶镇周山村建设集雨水窖工程的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梨枣种植500亩,每亩梨枣可收入3300多元,种植粮食作物每亩收入1000元,利用集雨水窖的水进行果树灌溉,亩均增收2300多元,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利用建设集雨水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今年以来,虽然旱情严重,西部山区夏粮仍获丰收,集雨水窖派上了用场,有效缓解了旱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