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二部“慈善微电影”上线
“五进”千家行解民忧
500余志愿者街头骑行
三岁妞妞悄悄溜下车……
近郊采摘游火爆
“微信”群里培训职工
“微型公交”再添30辆
明天,我能在社区舒心养老吗?
绿博园中秋文化节周四启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明天,我能在社区舒心养老吗?
托老站里的居家厨房
托老站的老人在锻炼身体
工作人员正在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本报记者 王影 聂春洁 实习生 郑慧玲 文/图

核心提示:根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今年第四季度,也就是下个月起到年底前,全国各地老城区和已建成居民小区,要陆续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所谓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住在家里,由社区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比如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上门、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0年,全市60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100万,占郑州市总人数的13.6%。其中90%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选择了在家养老。为满足这种需求,郑州各城区近几年广泛推行社区养老,目前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探索社区养老模式均取得突破。究竟哪个居家养老模式更值得借鉴,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中原区

政府当起“监督员”

中原区自2009年起开始实行政府监管、给予补贴,由专业化的养老企业经营的居家养老模式。位于桐柏路办事处的晶华城小区就是最好的例子。

走进晶华城小区,就能看到偌大的招牌:晚晴社区托老互助中心。此服务中心服务于整个辖区的老人,其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定群体享受政府的补贴。郑州晚晴社区托老互助中心在晶华城小区内设有信息室、活动室、医疗室,以及提供宿食的托老站。此外,晚晴社区托老互助中心还开通服务热线,老人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拨打;在取得老人家人同意的前提下在老人家中安装视频监控仪器,远程查看老人在家的情况,以备意外发生时在最快时间内得知。

“9615599信息平台的开通,让受助群体更大,提供的助老服务更细微。”晚晴社区托老互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晶华城社区附近居住的尚阿姨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尚阿姨的丈夫患有脑血栓已经卧床十多年,由于不愿意把老伴送到养老院,今年60多岁的尚阿姨十年如一日承担着繁重的照料工作,身体也越来越吃不消,自从有了托老站以后,尚阿姨不定期将老伴送来小住几日,让自己也有了休息的机会。

全托是中原区托老站的重点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介绍,在托老站内居住的老人,多是因为行动不便而家人因为上班等原因无法得到全天照顾,但是离家近,孩子们下班时即可过来探视,有时间时也可以将老人接回家中住宿,比养老院更方便、更人性化。

金水区

全省首推“居家养老”

自2006年以来,金水区率先在河南省推行“居家养老,政府埋单”养老模式,即政府掏钱请服务员,派到老人家中侍候老人,并且根据老人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与此结合的是建立社区托老站。托老站内有活动室、餐厅、图书室等,既是老年人聚会活动的场所,又是老年人吃饭的场所,其中餐厅的“小餐桌”服务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家住农科院社区的刘大妈是“小饭桌”的常客,白天通常独自在家,饭量小,做的饭经常会剩下,造成浪费,“小餐桌”既以较低的代价免除了老年人的“重担”,又避免了吃不完浪费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水区目前托老站的建设模式分为自营和民营两种。自营托老站是社区直接利用闲置、租赁或新建房屋,参照金水区社区托老站建设参考标准建设,建成后由社区自行运营管理,对本辖区内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休闲娱乐等托老服务。托老站建设所需资金由区财政与各镇、街道办事处共同承担。而民营托老站是由企业或个人出资,参照金水区社区托老站建设参考标准建设。建成后托老站由出资方自行运营管理,对本辖区内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低偿微利的托老服务。投入运营后,区财政按照金水区社区托老站评估验收办法及资金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二七区

政府出资“聘”企业管理

二七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2008年开始进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辖区老人提供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聊天等生活照料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补贴。老人根据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得到免费、低偿、有偿的服务。

长城康桥社区的银龄之家则是二七区居家养老的另外一种模式——社区托老站。这是由社区提供场地、政府出资建设,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一种老年养老活动中心。“银龄之家”有书香阁、网乐吧、棋牌室、康检室、手工室。书香阁四壁排满崭新的书籍,长桌上放着一个收纳筐,里面有放大镜、老花镜等,足见服务人员的细心和体贴。

“自从有了‘银龄之家’这个活动阵地,社区老人们的心齐了,合唱团、舞蹈团都成了气候。”今年74岁的朱德洪说,养老不仅是柴米油盐的帮扶,精神帮扶也很重要,“我们老年人爱热闹,现在我每天吃过早饭就来这里,不唱歌的时候,和老伙伴们下下棋、聊聊天也是好的。”

郑州的社区养老模式正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究竟哪一种是你乐意在自己小区见到的,或者您对居家养老有更多的想法和建议,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7655555,或者登录本报官方微博@郑州日报告诉我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