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文史杂谈
新书架
郑州地理
博古斋
阅汉堂
随笔
lh398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地理

天柱山

马清贤

天柱山,又名小尖山、西尖山。位于荥阳市环翠峪景区西南、新密市尖山乡西北的两县分界线上,海拔896米。天柱山的东、北、西北坡均属环翠峪景区的陈庄村,南、西南坡是尖山乡的田种湾村。此山与西边偏南荥阳市的最高峰祖师山(957米)属一道山梁,延缓起伏东走约3公里处忽然隆起近百米高,形似一根矗立的柱子。峰柱腰围直径不过20米,山峰石质为浮戏山常见的紫红砂石,外边附有块状白土,长草不长树,山羊可牧,南面有小道盘旋至峰顶,峰顶极平,面积不足3平方米,土薄,见砂石。

由于新密市的尖山乡与荥阳市的环翠峪景区交界处的山体落差在400至500米之间,陈庄村的村民仰望这座山峰如擎天玉柱,就叫它“天柱山”。田种湾村的村民因为有大尖山(乡政府所在地)在东边约10公里处,就叫它“西尖山”或“小尖山”。

天柱山的东面山势急剧而下,在海拔500处,有个缓冲地段,正好容纳一个近百口人的自然村,名叫水洞沟。然后是直上直下的弘岩深沟,沟底就是环翠峪景区的绝佳景点落鹤涧、一线天。北边有一条蜿蜒而去的大山岭,距天柱山不远的山岭上有一片方圆约20平方米的五色卵石场,彩色卵石大小不一,大的如石磙,小的像鸡蛋,分赤红、橙绿、鹅黄、黑褐。乳白等五种。虽然浮戏山上的石头有多种多样,却难得这一片的卵石色彩分明、集中。因此,当地民间就有了这样的传说:在天塌地陷的洪荒时代,伏羲爷爷搬来玉柱顶住了坍塌的天,可是天塌的窟窿还在不断地往下倾泻洪水,女娲娘娘就急忙熔炼五彩石弥补天上的窟窿,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补住了天上的窟窿,这里就留下了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彩石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