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密新区品牌服装之都建设风生水起
“3P”医学引发医疗革命
发展生物医药正逢其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密新区品牌服装之都建设风生水起
从传统服装之乡到品牌服装之都行政套合与路网建设双重优势

一个产业引领一座城市的未来。

如果说,煤炭产业代表新密产业的过去,那么,环保装备和品牌服装产业将是新密经济未来的增长点。而正在建设的品牌服装之都,就位于新密新区内的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这里北距郑州城区14公里,东临京珠高速、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5公里,郑尧高速穿境而过,商登高速正在建设,大学路南延快速通道明年5月直通这里。

巨大的区位优势引来了众多服装行业投资者的青睐。9月9日,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四喜临门,郑州锦荣服装创意园二期、香港迅捷(新密)服装产业园、中金汇仁服装孵化园、同赢服装总部港4家大型服装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85亿元。新密市在品牌服装之都的画卷上又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 ]

以锦荣为首的新密新区品牌服装产业

李春杰是中国郑州某服装公司总经理,十多年前在郑州火车站地区的锦荣服装城做服装批发生意,后来改作品牌服装生产销售。他公司旗下的一品牌女装在国内有数百家专卖店。前不久他把自己的工厂从郑州市区搬到了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锦荣服装创意园买下一座五层标准厂房。

李总将公司的生产流水线、设计研发、行政管理等所有部门全部搬到这里。“集聚区还为公司配套了一座多层职工宿舍楼,与之前在市区内租赁的临时厂房相比,这里条件好多了,今后可以安心在这里发展。”李总说。

郑州锦荣服装创意园是201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由河南豫发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高起点规划,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产业园,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品牌孵化、会展贸易、商务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将项目打造成中国服装的梦工厂,推动河南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化升级。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容纳生产型企业400多家,预计年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可解决8万人的就业。

项目一期基本完工,已签约50余家服装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10月份将交付使用,现已有斐格利亚、铭鸿一族等品牌服装厂家入驻生产。

项目二期建成后可容纳200余家中小服装企业入驻,年生产1000万套服装,提供4万余个就业岗位。公司将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招商、高标准运作,把锦荣衣天下服装创意园项目建设成低碳、高效、引领中原时尚潮流的服装产业高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中部示范性产业园区,在全国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精品工业项目。

以锦荣为首的曲梁服装正走向国际化,香港迅捷(新密)服装产业园为上市公司,总投资5亿美元,建设品牌服装生产车间、服装市场。同赢服装总部港将建成集国际贸易、商贸物流、开发经营、电子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服装企业总部港;中金汇仁服装孵化园以服装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展示厅、信息商务中心、服装孵化基地为主,承接省内外服装产业转移基地。波司登、庄吉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也纷纷在产业集聚区签约落地。

从传统服装之乡到品牌服装之都

新密新区的主要区域是新密曲梁镇,这里的服装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3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实现了由分散到规模,由简单粗放到高档优质,由庭院加工到现代化公司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曲梁西裤、休闲裤的产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六分之一。服装产品大量销往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截至2012年底,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有服装企业83家,其中,渡森服饰、五朵云服饰、赛蘭服饰、致远服饰等7家公司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件,情人雨服饰、红臣服饰、忆梦达服饰等15家公司年生产能力超过50万件,有服装专业设备2万余台,资产4亿元,从业2万人,年生产能力6000多万件,年销售收入35亿元。

依托服装产业优势,新密市产业集聚区确定“以产为基、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基调,将服装产业定位主导产业,打造品牌服装之都。

集聚区积极与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相对接。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服装产业是紧紧依托郑州市服装产业的兴起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郑州市确定为三大服装加工生产基地之一。将着重发展服饰产业集群和服饰交易市场,形成具有服装供应链、服装生产及服装销售链的新型服饰产业高地,引领全省的服饰设计、加工与销售,争创品牌、发展精品服饰,建设全国著名的品牌服装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积极承接服装产业转移,打造服装孵化园。以新密市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依托锦荣创意园、香港迅捷(新密)服装产业园、中金服装孵化园、同赢企业总部港以及服装工业园积极承接沿海服装产业转移,引导服装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同时积极引进与服装产业关联度强、上下游相配套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服装业由数量型、贴牌型、单一加工型向效益型、自主型、产研销兼容型转变,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服装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以服装生产为主导,突出裤业加工,积极发展辅料生产,建设集产品开发、生产加工、展览销售为一体的服装生产孵化园,最终实现服装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

确定服装产业链调整目标和产业布局定位。在现有服装产业链基础上,升级产业链,促使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作用,从以裤业加工为核心逐渐转向以品牌为核心;重点配套面辅料和染整环节,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关系,最终实现完整、紧密、富有弹性的产业链。作为郑州市服装生产加工基地,以男裤为主导,在加快做大做强男裤产业的同时,根据郑州服装产业发展辅料市场欠缺的问题,利用商业街重点发展服装辅料市场,并以辅料市场吸引辅料生产企业入驻,形成裤业作为主导产业,辅料生产为加工基地。力争3年内实现服装产业主营收入100亿元。

行政套合与路网建设双重优势

今年2月,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和所在的曲梁镇行政管理套合,成立了新密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新密市市长担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任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兼曲梁镇党委书记。

新密新区的行政套合实现了人员统一调配、工作统一部署、财政统一调度,保证了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有效控制和统一管理,解决了过去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简化了办事程序,优化了工作流程。主导产业的高质效应。制定了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品牌服装之都、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装备制造和服装产业发展。

行政套合后,项目建设推行“保姆式”服务,向项目落地抢时间。落实项目责任制,对每个项目明确一名责任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各种相关手续,跟踪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坚持“巡回式”观摩,向项目推进抢时间。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对签约项目、在建项目一周一次协调推进会,一月一次现场观摩讲评会,有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与项目单位面对面沟通,帮助解决问题,督促项目进度,确保今年25个已落地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六大平台”作用,向项目投产抢时间。依托互联网站建立招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对外宣传;投融资平台今年以来融资2.5亿元;人力资源平台开展人才技能培训1500人次;支持企业建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高效的管理使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全面提速。按照“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四集一转”、“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集聚区建设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6.2亿元,增速61%;全部增加值完成26.9亿元,增速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亿元,增速73.1%,主导产业投资比重达81%;新开工和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1个。被郑州市评为“五强”、“五快”产业集聚区。

路网建设的显著优势,也使新密市产业集聚区与郑州市主城区、航空港区及对外的空间联系更加快捷。产业集聚区北距郑州城区14公里,东临京珠高速、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5公里,郑尧高速穿境而过,商登高速正在建设;投资10亿元的郑州市大学路南延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明年5月建成通车;投资1.8亿元横穿园区7公里的密杞公路按城市道路标准升级改造,目前正在进行雨污水管道铺设,10月底全部完工。产业集聚区内规划道路十纵十五横25条,目前建成八纵六横14条,今年修建8条,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本报记者 张 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