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代人购物话变迁
归 乡
生气也要牵着手
两情相悦
荷塘月色
没有办公室的董事长
我的祖国
单位仨人叫“国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代人购物话变迁

郑金仔

岁月印记

国庆前夕,我们家三代人一起到购物中心购物。望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老爸深有感触,中午在购物中心的餐厅吃饭时,向我们描述了他在几十年前亲身经历的购物情景。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大跃进”开始之前,中国的商业结构一直是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占据主流,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为辅。最难忘的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东西都按计划生产,国家对商品采用计划供应,对单位个人进行计划分配。为了适应人民生活基本的需求,采取了当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了各种票,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或者居民手中,即所谓的“凭票供应”。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购买,而且往往是货少人多,在国有商店前看到人们排成长队购买一件商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时除了人民币之外,使用最广泛的是粮票,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及粮食制品,粮票直到1993年才退出历史舞台。老爸最后笑道,他现在手头就收藏了为数不多的粮票及购物票,每每拿出看看,都会感慨万千。这些票证是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见证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沧桑变化。

年近四十的我,对往事也是历历在目。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个孩子,那时的我,总缠着父母上国营商店和供销合作社给我买零食吃。可是家里没钱,过日子处处得算计,该买的东西往往都没钱买,哪还有多余的钱给我买零食吃。那时我的零食往往就是萝卜、西红柿、大葱之类的蔬菜。记得我常常贴着商店柜台橱窗看着里面的食物发呆,流口水。有时,父母看我可怜巴巴的样子,也会给一两分钱让我买个糖球解馋。每逢这时,我真觉得跟过节似的高兴。其实,我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只有过年才凭肉票到商店买点肉,回来掺着剁碎的白菜帮子拌成陷,然后用质地发黑的白面包饺子吃。所以,那时老百姓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叫“盼过年就是盼吃顿饺子”。

听了老爸跟我的购物经历后,我那年少的儿子连连摇头,表示对我们那个年代的艰苦难以理解,一脸神气地说:“现在多好,超市、便利店、品牌店、折扣店、专卖店、大型购物中心、网上商城等应有尽有,只要有钱想买啥就买啥,而且方便快捷。”

我笑着对儿子说,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还不是因为我和你爷都把该吃的苦都吃尽了,所以留给你的就都是甜的了,不过你也别得意忘形,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或做生意都成,到那时,花自己挣的钱消费才会感到理直气壮,大手大脚地花老人的钱终归不是那么回事吧?儿子听了咂了咂舌头,又扮了个鬼脸,然后老实地待在那里啃鸡腿,那滑稽的样子可把大家乐坏了。

64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可留给咱老百姓的感受是说也说不完的,有苦有甜,但更多的是幸福。在这64年中,中国人的商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商品的丰富程度,购物渠道、交易方式乃至消费理念都在与时俱进。我想,这都该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