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躁动的莫言热与渐远的书香
舒缓民企融资难需接地气的草根金融
不会上厕所不是孩子的错
美联储准掌门的“世纪挑战”
哈佛为何这么牛
要人文社会不要人情社会
党内称谓容不得江湖气
莫让群众话在心里口难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人文社会不要人情社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处于较低水平。在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该报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78.8%的受访者认为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了优秀人才回国。 吴之如 文/画

当前,虽然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项调查表明,78.8%的受访者认为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了优秀人才回国。(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具体到每个人,由于自身情况和身处环境不同,可能对一些现象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观察,但个例并不能否认整体的存在。比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秀杰,就并不认可“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了优秀人才回国”。王秀杰称:“没有为了申请项目去拉关系,但是我并不缺研究经费。”王秀杰的幸运值得欣喜,但并不能否认,现实中大量的项目需要去拉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日前在分院及研究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表示,“没有板凳宁坐十年冷的寂寞情怀,没有为科技进步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只满足于跑跑项目、做做研究、发发论文、评评奖项,这显然是不够的。”白春礼特别指出,“本该有着强烈精神追求的科技精英群体,为何有人沉溺于名利追逐之中,甚至侵吞宝贵的科研经费?”由此不难看出,在科技领域,确实存在着人情关系。而综合媒体报道、内部爆料来看,科研领域的人情关系还很严重。

人情关系不仅仅存在于科研领域,也不仅仅是现在才有。在平时谈到社会特征时,很多人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这里的人情社会,其实是指的关系,在各行各业,办各种事,似乎都需要找关系。拥有关系,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关系,即使按照规章可以办的事,也会百般艰难。那些有关系的人,也常常被称为“能人”,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没有关系的人,无才华则一无是处,有才华也被称为“书呆子”。

优秀人才为什么这么惧怕人情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两点,其一,优秀人才身在国外,一般在国内没有多少关系;其二,优秀是体现在学术上的,学术是需要时间和精力付出的,而拉关系极大地牵扯了时间和精力,影响学术研究。这一背景下,优秀人才惹不起躲得起,知道关系不是自己的特长,而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拉关系,干脆徘徊门外,不趟这混水。

早些年曾有学者指出,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今天还可以提出,要人文社会不要人情社会。有必要指出的是,人情并没有原罪,必要的人情也是社会和谐、人生幸福的需要。但当人情无处不在,特别是掺杂权力和金钱、全面嵌入工作和生活时,就成了一种发展的阻力,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而人文不是这样。人文社会尊重人情,但区别公与私、工作与生活,强调边际界限、推崇“君子之交”。在人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着真诚的情谊,但是阳光透明、尊重规则。具体地讲,看病、上学、找工作不需要到处拉关系,拿项目、评职称,只靠学术不靠关系。

泛滥的人情关系,与权力和金钱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了一个“大毒瘤”,极大地伤害了社会肌体。体现在科研领域,不仅影响了优秀人才回国,而且优秀人才即使回来了,也难以发挥才能。要人文社会不要人情社会,应该成为新的共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全面推进、一步实现很难,但正视人才回流的“人情之问”,确保科研等重点领域风清气正,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