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913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感怀白居易

柴清玉

作为一个郑州人,我是深为骄傲自豪的。这是一片厚重的沃土,人杰地灵。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这里孕育了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这样灿烂的名字可以写出一长串。写了杜甫、李商隐,我想到了白居易。

白居易在中国诗词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恨歌》、《琵琶行》代表白居易的最高水平,读诗词不能不读白居易。多读几首白居易,感受他的才华、他的情感、他的平静,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维想象空间,也会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

且不说老少背诵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三首其一)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翻开白居易诗集,缤纷色彩可谓俯拾皆是——

“红蜡烛移桃枝起,紫罗衫动柘枝来”。(《柘枝妓》)“绿油剪叶蒲新长,红蜡粘枝杏欲开”。(《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晚叶敞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题元八溪居》)“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环垣。”(《江南遇天宝乐叟》)“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暗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郞中陈主簿》)“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牡丹芳》)“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龙昌寺荷池》)……这里,白居易用到的颜色就有红、紫、绿、白、残红等多种。

白居易的诗中,有时一句就会写到两三种颜色。他在《暮江吟》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本来是珠玉名,借指碧色,这里说的是半江碧绿半江红;《山中榴寄元九》中的“嫩紫殷红鲜曲尘”,写石榴有淡紫、带黑的红色,还有淡黄色,观察细微,生动形象。而在一联或者一首之中,对颜色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而使笔下异彩缤纷,五色纷呈——

“黄醅绿醑迎冬熟,绛帐红炉逐夜开。”(《戏招诸客》)就有黄、绿、深红、大红四种颜色。“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既有明写的红、青二色,又让读者联想到柿子的红色、柿蒂的褐色、梨花的白色(“柿蒂”为一种有名的彩绫;“梨花”则是酒名,即“梨花春”)共五种颜色。“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南湖早春》)有红、绿、白、黄四色……

白居易是富于想象力的,他设色大胆,而且浓艳鲜明:比如红、绿、黄、紫、白,而且常以红绿、红紫搭配。唐诗中虽然出现各种颜色不足为奇,王维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特点多是青素淡雅,而像白居易如此浓丽,色彩对比如此强烈者绝无仅有。

我在想,是否白居易一贯追求平易浅近,所以色彩审美也贴近普通百姓?这切合唐代百姓大红大绿,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时尚。白居易写牡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素花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白牡丹·和钱学士作》)就是生动的写照,这与王维笔下淡雅明净所蕴含的贵族气截然不同。

或许白居易是个感情丰富、强烈的人,所以他更喜欢浓烈的色彩和“撞色”的搭配?一般来说,人对色彩的喜爱同环境心境是有关系的,色彩饱和度和浓度是相适应的。

但是,白居易的色彩感觉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奇特,是否还有趣味、爱好和心境之外的理由呢?有学者怀疑白居易是否有色盲,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白居易一生多病,尤其中年以后眼疾加重、这让他痛苦不堪:“春来眼暗少心情”(《得钱舍人书问眼疾》),“黑花满眼丝满头”(《自问》)……据统计白居易诗中写到眼疾的多达40余首,这是非同寻常的,可见他深受眼疾折磨。

白居易在诗中还写到了患眼疾的原因,是“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眼睛》)白居易认为眼疾是由于用眼过度,不注意保护造成的,应该是有道理的。但后人也注意到,他的诗中大量出现“酒”、“饮”、“醉”这些字,应该也是伤害眼睛的重要原因……他也写道:“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病眼二首·其二》)可见饮酒无度、繁忙工作都是有害健康,受伤害的不仅仅是眼睛。眼睛不好,当然对色彩就不敏感,而感受到的只能是“大红大绿”、“大红大紫”了。

我感叹白居易的才气,造就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但眼疾也影响了他对颜色的观察,这使他写颜色还是与杜甫有了一点距离,只看一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这也告诫我们,人,要学而不止,追求不止,也要劳逸适度,保护自己的眼睛和健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