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低头族”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足以说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其功能和危害一样,双双呈现全球化趋势。
挤地铁时刷微博、等公交时看微信,回到家盯着ipad看电视剧,无节制玩手机游戏……都被列为“低头族”的症状。“低头族”,大多数时间沉浸在自己和手机的世界里,越来越少关注身边的人,以至于有这样的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刷屏’。”
“低头族”的集体静默甚至为各种危险埋下隐患。据报道,上个月,大二学生Justin Valdez在美国旧金山的地铁上被射杀。监控录像显示,射杀Justin前,凶手数次掏出手枪,甚至用它擦了擦鼻子。与此同时,近在咫尺的十几位乘客都在低头看手机,没人注意到凶手。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低头族”不仅不易察觉环境的异样,更容易使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而不自知。
“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在加入。干眼症、腱鞘炎、精神忧郁等各种健康隐患和可以预见的安全隐患似乎都抵挡不住电子屏幕的巨大魔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想说的话似乎越来越少了,倾吐的欲望越来越不强烈了,更体会不到交流的乐趣和温暖了。美食家沈宏非在博客中写道:“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上了微博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朋友聚餐、家人团聚,经常因为“低头族”的存在而变得了无兴趣甚至匆匆结束。
无论是主动选择做“低头族”还是被动选择,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到,网络交往不同于现实交往,更无法取代现实交往,这种间接交往毕竟没有面对面的交谈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来得真实,不会产生更多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由此而结成的群体关系其实并不牢固,过分依赖还会弱化现实交往的能力。所以,当你不是一个人时,请顾及一下周围人的感受,当你昂起头时,你会发现你错过了世界很多精彩的变化。
宋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