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水磨村农协旧址
足迹
老照片
牵挂的分量
宣德款龙耳狮钮铜薰炉
lh37204
lh3716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牵挂的分量

陈鲁民

人这一生,会牵挂很多人,也会被很多人牵挂。有了牵挂,人就有了精神寄托,同时也有了精神负担。有的牵挂会使人心变得柔软,有的牵挂会使人格变得高贵。

牵挂朋友。朋友是人生的财富。但说老实话,朋友能交到刘、关、张份上的不多,管鲍之交更是凤毛麟角,常人对朋友的牵挂,既有情谊的成分,也有功利的成分。所以,我们常常是有事的时候才会想起朋友,山穷水尽想找人帮忙了,喝酒打牌想找几个人聚聚,自驾游想找个伴一起出行,或者周转不灵银根吃紧了,这会儿就特牵挂朋友。

牵挂情人。对情人的牵挂,特别炽热,甚至是狂热,这多半要归功于荷尔蒙。那种牵挂,朝思暮想,望眼欲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牵挂时间一般不会那么持久,更不可能“海枯石烂”。一旦情人发展成了寻常夫妻,那就改牵挂柴米油盐、房子、车子了。或者情人劳燕分飞,各结新欢,慢慢就互相淡忘了。多少年后,或许还会偶然想起,那也谈不上牵挂了。

牵挂师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显然有些夸张,很多教过我们的老师,因为印象不深,没有过多交往,毕业后就很难再想起。但对那些我们敬重且有恩于自己的师长,还是会经常牵挂的,逢年过节,老师诞辰,就会想起老师的教诲,想起老师的音容笑貌,想起校园的美好时光,于是就会遥致问候,寄去礼物,或在心里默默祝福恩师健康长寿。

牵挂父母。年少时,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牵挂,只会胡吃海喝,给父母添乱、惹祸;年轻时,我们忙于恋爱、结婚,只惦记着父母的钱包,要他们帮着买房、买车;人到中年,等我们真正懂得牵挂父母时,他们大都已进入晚年,或体弱多病,或难以自理。可是,事业和家庭又不允许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连“常回家看看”都是奢望,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儿女,怕他们生病、孤独,怕他们生活不便、发生意外,这种牵挂也是柔肠寸断,日夜萦怀。

牵挂儿女。是所有牵挂里分量最重、时间最长的。我们自己当了父母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是没有时间期限的,也是无私且没任何功利目的的。我的母亲已80多岁了,不仅每每对我问寒问暖,还对我的事业格外牵挂。我时有文章见报,母亲就专门订了我常发文章的几份报纸,一发现有我的文章就保存起来,等见到我时交给我,甚至我用笔名的文章,母亲也能发现。

我自己也是如此,女儿在北京上学时,我天天惦记北京天气;女儿到美国留学时,我关心美国天气;女儿回国后在上海工作,我又关心上海天气,常给她打电话,叮嘱添衣服、打雨伞,她每次都说我是“瞎操心”。瞎操心也得操心,谁叫我是她的父亲呢。女儿炒股票,我担心她没时间盯盘,本来对股票没兴趣的我,也学会了看股票大盘,对女儿买的那几只股票全方位跟踪,给她通报信息,出谋划策。她赚了钱,我比她还高兴,她被套牢了,我也郁郁不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牵挂,是一种高尚而沉重的情怀,历代多有美谈。曹操牵挂才女蔡文姬,重金将她从匈奴赎回;刘备牵挂新野父老,不惜携民过江;李密牵挂老祖母,辞官在家奉养;杜甫挂念朋友李白,“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东坡牵挂兄弟子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林觉民牵挂妻子,《与妻书》满纸缱绻,一往情深;李叔同牵挂学生刘质平留学学费不足,宁愿为其推迟出家……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感,牵挂人和被人牵挂都是一种幸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