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兴业银行
发布今年三季度报告
提防存款变保单陷阱
支招信用卡还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提防存款变保单陷阱

案例1:到银行存钱,没想到自己的存款竟变成了保单。市民王先生称其近日到某银行支取一笔定期存款时,被告知其当时所办理的并非定期存款而是三年期保险,如果想要支取这笔款项,不但拿不到一年的存款利息,还要交一笔违约金。

案例2:除了像王先生这样被“保险”的情况外,有关银行还会以许诺给客户高回报为诱饵,引导市民将存款变为保单。今年9月份,市民熊女士到我市某商业银行存款,准备存款两万元。当时,该银行支行项目经理张经理向其介绍,存款不如购买某保险公司推出的“红利发”两全保险(分红型)。熊女士不太愿意,称自己这两万元最多存一年,一年后需取出。张经理称,购买了红利发两全保险后,钱一直都在账户里,随时可取。对金融产品不熟悉的熊女士经不住对方的劝说,想着反正随时都可以取出来,就将两万元购买了红利发保险。不料,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她准备把钱取出来急用时,被银行告知,她的两万元存款目前已成为为期10年的红利发两全保险金,如果一定要退掉保险产品,需交纳1000多元的“磋商费”。

保险挂靠银行推销保险业务本无可厚非,但近期不断有消费者投诉银行强制将存款变为保单的案例却数不胜数。据记者了解,这种销售模式多是以“利诱”、“欺骗”等方式达到销售保险的目的。

有关专家指出,看似“波澜不惊”的介绍,其实却潜藏着几个问题。首先,不用另外付钱其实是偷换概念,将原本的年缴保费转化为每个月存入一定额度的零钱,所谓的存钱送保险实际就是花钱买保险。其次,确认流程实际就是确认投保流程,消费者一旦在接下来的询问过程中做出同意或认可之类的表态均会被认为是接受该保险合同,银行便可以从卡中扣钱。

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业的“顽疾”之一,从夸大保单的投资收益,到忽悠消费者银行存款变保单,或者将保单与贷款捆绑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监管层在治理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出台了包括电话保险销售、银行保险销售、保险产品售前风险提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效果比较明显。但由于销售误导问题毕竟涉及到保险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弊端,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此专家建议,首先要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服务质量,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留住客户,特别是要加强续期保费的收缴工作,避免出现“孤儿”保单。银保渠道方面,则应加强对银保销售人员的素质和销售技巧培训,对可能存在的误导销售环节进行排查,加强管理。

其次,保险机构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改变那种以保费论英雄,以规模定升降的考核方式,重视业务质量,靠满足现实需求的好产品去占领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

最后,创新是改变市场竞争对比力量的利器。如果一家保险公司能在产品设计和保险服务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话,还需要用诱买和误导的方式去争夺市场吗?对于银保产品销售,消费者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实际需要,同时对于过高的收益承诺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王 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