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做合格新闻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河南电视台记者邱亚斐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尽快重塑年轻记者的职业荣誉感。

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航船上的瞭望者”,也被说成是“新闻民工”。在现在记者越来越多、舆论场越来越复杂的境地,记者身份在某些时候免不了尴尬。有人说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新闻行业从上到下,所处环境纷繁复杂,也需要整顿。

记者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增多了。不少记者抱着“混饭吃,挣钱”的心态混迹媒体中间,而这种心态,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重塑记者行业,尤其是年轻记者的职业荣誉感势在必行,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履行好新闻媒体、记者的应有职责。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大河报时政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敬欣

“万里追行郑欧班列”大型报道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传递了正能量,在服务河南经济发展大局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郑欧班列”系列报道推出后,俄罗斯铁路公司、韩国和日本物流企业等国的客商来到郑州谈判,要加入到郑欧班列的运行中。俄罗斯铁路公司、新疆物流客商说,就是因为看到了郑欧班列的系列报道才抓紧来洽谈合作的。

“用新闻丈量丝绸之路经济带。”此次体验式的系列报道也是落实“走转改”的一次成功行动,更加接地气更贴近读者的报道,给大家带来了开阔的视野,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向世界重磅推出了河南、推出了郑州,对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系列报道功不可没。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郑州晚报财经新闻中心副主任辛晓青

“在经受过新闻梦想洗礼的媒体人眼里,这是一个用新闻来贡献社会、具有崇高责任的良心行业,也是一个以报道事实推动社会进步、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理想职业。”已经在郑州晚报工作11年的辛晓青如此总结新闻工作者。

把更多真相和事实报告给公众,是这一职业最朴素的理念和追求。“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基本的一条。媒体工作者几乎全部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每一个稿件,践行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吕明

“早餐可乐”是郑州电台三大品牌栏目之一,我认为,记者要做到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百姓民生。

此次我们台获得郑州新闻奖的采访记者,来电台仅仅三年,可以说是一位“菜鸟级”的记者,但就是这样的“菜鸟”,却为郑东小学的家长讨回了多被征收的189万元的学费。这位同事的成功,恰恰验证了作为一名记者,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百姓民生。

我很喜欢一句谚语,“小车不倒只管推,小鼓不破只管擂”,因为这句看似粗糙的谚语却传递出了每位记者应该学习的态度,就是执着。广播是一个相对弱势的媒体,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多年来我们靠着这个信念为听众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记者,还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客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采访和每一篇报道。

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做一篇好的报道,我总结最重要有三点,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题材,要有深入采访、坚持不懈的态度;其次,要有一个平和客观的心态,要有一定艺术制作的水平;最后还要有一批认可你的伯乐。

郑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绪东

上月末,我们举办了首届“郑州新闻奖”评奖活动,对近两年在郑州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检阅。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新闻宣传队伍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新闻宣传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应该说,我们这支新闻宣传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是值得信赖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实践证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践也多次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保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争做合格新闻人,用自己的行动和作品,为郑州、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唱响好声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郭珂

2012年春节前夕,很多人都在抱怨快递业务缓慢,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我跟随采访快递员刘师傅,亲身体验了一名普通快递员的工作状态。

那天零下4摄氏度,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是快递员刘师傅却流着汗水。我跟了他半天,派送了近50个快递。在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普通劳动者对于工作的质朴情感和默默坚守;体会到他们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的艰辛和不易,见证了他们对于省会郑州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绝不取决于记者的妙笔生花,而是取决于记者是否真正胸怀大局、心系群众。记者只有心里装着群众,话筒对着群众,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扎根群众,才能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写出受到群众欢迎、引起群众共鸣的好作品。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郑州日报编办副主任史越三

在现代社会,新闻传媒是人人都必须正视的力量,我们选择了记者这一崇高职业,就要做到有担当,增强大局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传播人间正气。此外,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还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引起更加广泛的共鸣。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从事新闻工作20余载,我深刻地意识到,记者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同时这一职业也考验着所有记者的良心、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们应该用文字记录人间百态,用镜头融入世间冷暖,用热血报道公平正义,用真诚传播无疆大爱。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在,在新时期做一个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省会新闻工作者代表、郑州电视台记者万江莉

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有四点感悟。

一是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这是作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的,也是最基本的。二是新闻监督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做人民千呼万唤的喉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我们的要求。三是要进一步做好“走转改”,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老百姓中间,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真善美,寻找那些普通的喜怒哀乐。四是要改进新闻报道,改变文风,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爱看的新闻。

首届郑州新闻奖获得者、中原网编辑徐珂珂

每逢记者节这一天,我都会感到自豪和振奋。自豪是由于党和人民对媒体记者的尊重,振奋来源于我们肩负艰巨的使命。

今天的记者节,让我们又有了更新的使命,更重的分量。中原网心通桥栏目此次获得郑州新闻一等奖,我更意识到责任之重。

中原网始终坚持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来认真对待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已经三次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前辈们为我们开辟了辉煌的过去,我们将继承前辈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中原网心通桥是一个与人民无障碍沟通的栏目,两年来,中原网的记者、编辑和有关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地守护着这个平台,广大群众能够通过心通桥这个平台方便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政府部门也能随时听到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心通桥成为群众的便民桥,更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让群众与政府心连心。

郑州市记协主席、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石大东

记者是个神圣的称号,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是社会公平的守望者。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纷繁复杂,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新闻记者也面临着太多的陷阱和诱惑。老一辈新闻人、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这个社会正需要无数有操守的记者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记者职业是“良心职业”,记者人格的高低决定了其新闻节操。“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今天,我们一起拷问社会,拷问内心:记者到底是什么?记者肩上是责任、重托,记者笔下有公平、正义。让我们记住自己曾经的梦想和承诺,记住记者的责任担当,严守底线、不碰红线,重树记者形象、重建记者品格,用客观真实、积极有效的新闻宣传奉献社会、成就人生。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李 娜 刘伟平 整理 丁友明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