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秋冬主藏 进补膏方
粮油肉蛋价格
上周稳中有降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经开区集体土地
房屋普查完成过半
CKU全犬种冠军展在郑举行
双11:拭目中国式奇迹再次诞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秋冬主藏 进补膏方
——中医张金生谈冬季进补膏方防眩晕
百草趣味园

本报记者 于淼 文 丁友明 图

山药

山药作为滋补上品,其诸多功效几乎家喻户晓,尤其产于河南北部的“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山药之冠。

究其山药的传说,至今流传着两个故事。其一说,古时候诸侯混战,其中一个诸侯国吃了败仗,军队退居一座深山中,敌国把山团团围住,想困死他们。谁知一个月过去了,山里没有一点动静,敌军认为他们都饿得差不多了,所以就放松了戒备。忽然有一天,军队从山里杀出,把敌人打得片甲不留。敌军感到纳闷,一打听才知躲进山里的军队遇到一种植物,它的根茎又脆又甜,于是人吃根茎,马吃藤叶,不但没有饿死反而都很强壮。后来,困在山里的人们给这种植物起了个名字叫做“山遇”,意指在山中遇到了粮食。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这种植物不但可以充饥,而且可以当作药材滋补人体,所以改名为山药。

其二说,相传古代在黄河北岸的一个村庄住着一对夫妇,其中媳妇心地险恶,总盼着婆婆早亡。平日她总是每顿饭只给婆婆一碗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婆婆营养不良,卧床不起。这件事让村里的一个老中医知道了,他就将计就计地想了一个主意:他给这个媳妇一种药粉,说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吃,保管婆婆活不到百日。于是,媳妇就照这个方法做了,把这个药粉加在粥里,天天给婆婆吃。结果,让媳妇没想到的是,十天之后婆婆能够起床活动了,三个月后老人身体养得白白胖胖。婆婆身体好了,村里人逢人就夸这儿媳妇孝顺。此时,媳妇方知这位老中医的良苦用心,她想起以前自己所作所为,十分懊悔。老中医因势利导,并告诉她,那个药粉就是山药磨成的粉。后来,经过此番调教,这个媳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儿媳。从此,这味“山药”救母的故事开始在当地流传。

名家话养生

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在中医三附院脑卒中的治疗室里,张金生教授还在忙前忙后地叮嘱患者进食时的注意事项。

半个小时后,他终于走出治疗室,从那脚底生风的步伐中察觉不出一丝的疲惫感,见到记者后略带歉意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马上到饭点了,我得叮嘱患者们的进食方法,吞咽障碍和饮水呛咳可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问题。”

说到养生,张教授提到,眩晕是目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经治疗后的患者常遗留头昏重、恶心欲呕、心悸汗出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气温变化较大的冬季,受到外界冷刺激后人体调节能力下降,使人遭遇眩晕的概率大大增加。

“秋冬进补膏方不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有利于使体内阴阳气血津液得到补充,身体重新进入阴阳平衡状态,有效预防和治疗眩晕。”张教授说。

名医档案

张金生,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华中医学会中医脑病、心病分会委员,河南神经内科学会委员。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中药杂志》和《中国实验方剂杂志》编委和审稿人。主编著作3部,发表国核级学术论文45篇,其中SCI 2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他先后自主创新“吞咽四法”对非食管性吞咽障碍、自血疗法对肢体麻木、手法复位结合中医外治法对眩晕病、中药离子导入结合臭氧技术对顽固性失眠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帕金森病、头痛、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硬化、脊髓炎、眩晕等多种神经内科疾病。

精华储于内

增加抗病力

中医膏方是中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所需,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选择多种药物配伍组方,经多次煎熬而成的膏剂。膏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由于经特殊加工制成,是比较稠厚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具有药物浓度高、药物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便于携带等特点,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张教授介绍,事实证明,膏方具有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随病加减、量体施方、灵活功专、无毒高效、简易易服、省时省力等特点。用膏方进补不仅能远离眩晕,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令进补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气温骤绛,万物凋零,人体的热量消耗减少,生理状态处于抑制状态,气血流动趋于缓慢,即中医所说的‘冬藏’状态,在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从而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来春就可以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张教授说。

个体化防预

治疗眩晕病

张教授提到,在平时临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冬令适宜进补?自己该补什么,又如何进补调补?

为此他介绍说,选用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首先就诊者要向医师提供籍贯、年龄、民族、近期自我感觉、精神与睡眠情况、饮食与排便状况、日常生活习惯、职业情况、特殊生理阶段、服用药物情况以及病史等资料;然后膏方需要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它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祛病延年,是治疗慢性眩晕病的最佳剂型,也是冬令进补的最佳剂型。

膏方进补切忌

“千人一方”

“膏方确实可用于调治慢性眩晕疾病,但膏方进补切忌‘千人一方’。”张教授提醒说,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病都适合用膏方,因此要科学看待冬季的膏方进补,不要盲目。膏方是一种膏滋剂,说到底还是一种药。既然是药就要对症下药,因此必须“一人一方”,切忌“全家一方”、“千人一方”。

“例如长期患病、体质较差的眩晕病人可以进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疾病的症状,控制病情发作。老年性眩晕病人,身体处于衰老阶段,通过膏方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精力减退、目力减退、头晕耳鸣、记忆力差、夜寝时短、腰背酸痛等一系列症状。亚健康人群,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人感到疲劳,不能耐受较强的工作压力,又查不出明确疾病,女性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产后虚弱等眩晕病患者,都可以进行综合调补。”张教授如是说。

国医

动态

河北中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率将达100%

据河北日报讯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近日下发的《河北省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从今年起,全省推广石家庄“国医堂”建设经验。

根据该方案,河北省将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县级基地建设,每年为全省培养200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向基层医务人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推广具有本地域特点的中药验方和中医疗法,到2015年底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率要达到100%。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不断丰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手段。

甘肃省建立中医药

对外服务人才库

据甘肃日报讯 近日,甘肃省卫生厅下发通知,决定建立中医药对外服务人才库,择优选拔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赴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一定期限的中医药服务。

据悉,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促进有关国家与甘肃省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拓展陇药产业发展领域,提升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水平。

每周妙方

治疗脑动脉硬化两验方

方一:

首乌延寿方:制首乌、桑葚子、半夏、甘草各15克,天麻、石决明、怀牛膝、丹参、炙龟板、茯苓各10克。并发冠心病,加瓜蒌皮、藏红花、泽泻各10克;并发高血压,加玉米须、夏枯草、草决明各10克;并发高脂血症,加山楂、葛根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养血平肝之功效。

方二:

益脑活血方:石菖蒲、熟地、首乌、枸杞子、虎杖、女贞子各12克,丹参15克,川芎、山楂、益智仁各9克,红花、远志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活血补肾之功效。(上方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本期顾问 郭文 整理 李鲁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