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现在还有没有人看电视
民生热线难打通
需要问责
银行选才变“选爹”是危险信号
不该让广场舞
噪音问题“无解”
50万博士与钱学森之问
人民币内贬外升
草根创业精神
需要各方呵护
让服务业企业轻装上阵
从“国考热”看简政放权的紧迫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该让广场舞
噪音问题“无解”

不该让广场舞

噪音问题“无解”

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人,主体人群是40岁到65岁的妇女。喜欢的人兴致勃勃,被骚扰的人鸣枪、放藏獒、泼粪……一些舞友也有苦衷:“跳舞要是听不清音乐,动作难以投入,也就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跳舞的人不少都上了年纪,声音太小根本听不清。”(11月8日《人民日报》官博)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噪音的纠纷呈现激化趋势。因不满邻居跳广场舞噪音而鸣枪泄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折射出广场舞爱好者和普通居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再次引发人们对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关注。据报道,在一些城市环保部门接到的噪声污染投诉中,对“广场舞”的噪声投诉名列前茅。

近年来,广场舞因简单易学、节奏感强,成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娱乐方式。其发展速度迅猛,远远超过了公共空间的配给能力,加之城市居住密度本来就高,空间不足和噪声污染的问题双双凸显了出来。据《新京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广场舞是否扰民的这个问题上,受访者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47.5%的受访者认为“声音大,扰民”,也有51.3%的受访者认为“不扰民,也是一道风景”,只有1.2%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且91.8%的受访者所在小区有人跳广场舞。

由此可见,在是否扰民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态度分明,且跳广场舞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这充分说明,广场舞和噪音背后的矛盾已经到了必须要调和的时候了,不能任其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解决好广场舞问题就是解决了群众身边的问题、紧要的问题,也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个偶然事件的出现必定含有必然性。受到广场舞干扰的人之所以做出极端行为,往往是遭遇到了协调无果、投诉无效,无论是和跳舞者当面交涉,还是向物业或小区管委会沟通,抑或选择报警,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反映出,对广场舞噪音这类新问题的诉求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良性畅通的渠道。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广场舞的群众需求还将日益扩大,划定区域也好,分时段也罢,怎样有效引导和释放这种需求迫在眉睫。同时,要想方设法给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经济型健身娱乐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避免单一需求过盛,给某种公共设施或局部空间造成不堪重负的巨大压力,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