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一法院首开
微博直播庭审先河
菲律宾进入全国灾难状态
“海燕”致我国三省区11人死亡失踪
伊朗英国互派临时代办
索马里遭热带飓风袭击
“绿色”道路亮相长春
六部门严查非法改装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海燕”重创岛国  人祸大于天灾
菲律宾进入全国灾难状态
怪人为忙救援
这是11月10日航拍的菲律宾中部莱特省遭台风“海燕”袭击后的场景。 新华社发
▲11月11日,遭受台风“海燕”袭击后的菲律宾中部城市塔克洛班一片狼藉。 新华社发
▶11月12日,在菲律宾塔克洛班市,台风“海燕”遇难者的遗体被暂时安放在空地上。 新华社发

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截至11日晚,“海燕”已在菲律宾致死1774人。随时间推移,这一数字预计会进一步上升。全国受灾人口超过445万人。

美联社11日援引专家观点报道,“海燕”之所以在这个岛国如此肆虐,除它本身势力强劲,还有不少人为因素,包括建筑物不牢固、贫穷以及人口激增。

12日,菲律宾遭强台风“海燕”袭击已经过去4天。然而,满目疮痍的菲律宾救援进程仍缓慢,灾区部分地方混乱。

怨自然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11日确认,全国已有超过1700人因“海燕”丧生。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当晚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

“海燕”何以给菲律宾带来如此惨重损失,还要从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说起。

菲律宾由大约7000个岛屿组成,处于全球风暴最活跃的地区。按美国“地下气象员”组织分析师杰夫·马斯特斯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至21世纪全球最强风暴中,有一半肆虐过菲律宾。况且,“海燕”过境菲律宾时正值它威力最强。

另外,科学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导致大灾的原因之一。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研究员詹姆斯·科辛说2008年一项研究显示,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威力一年比一年强,科学家怀疑这一现象受气候变暖影响。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R.史蒂文·内勒姆说,过去20年,菲律宾海平面上升将近1.27厘米,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值的3倍,而这会推升风暴潮。

怪人为

然而,美国迈阿密大学飓风专家布莱恩·迈克诺尔迪认为,“海燕”重创菲律宾,天气因素只占一小部分,75%至80%的责任应该归咎于人。

气象学家说,重灾区的极度贫困和人口激增“放大” 了“海燕”的破坏力。

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菲律宾超四成人口住在易受台风影响、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而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塔克洛班市,过去40年间人口增加两倍,从原来的7.6万人增至22.1万。

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塔克洛班市三分之一的住宅外部为木墙,七分之一的住宅的顶棚是茅草。

迈克诺尔迪说,这样的建筑条件,即便是比“海燕” 威力小的台风,也会带来巨大损失。“这些住宅都是定时炸弹,而城市规模在过去50年间扩大一倍、两倍,甚至三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热带气象教授克里·伊曼纽尔说:“这场非常强劲的台风袭击了世界上最脆弱的地方,这就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

忙救援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高级官员约翰·金11日呼吁各方伸出援手,协助菲律宾赈灾。“灾区损失规模巨大,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应灾反应。”

现阶段,救援人员面临道路中断、机场受损和通信不畅等困难。金提醒,灾区防疫是当务之急。

迄今,20多个国家和国际团体已表示愿意捐款、捐物,慰问帮助灾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一架货机12日飞抵菲律宾,运去60吨援助物资,包括帐篷、药品等,随后还将送去净化和消毒设备。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同样正组织向菲律宾空运救援物资,包括医药物资。

美国国防部11日证实,“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于当晚起航,前往菲律宾海域支援救灾,预计48至72小时内抵达菲律宾海域。多艘美军战舰与航母同行。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同一天宣布,派遣一艘停靠在新加坡附近的军舰“开足马力”前往菲律宾救援。

新华社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