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官邸制开启官员福利转型
公路收费凶猛
冲卡逃费就疯狂
要用慈善之心
对待慈善之事
大学能否容下
“鞋垫奶奶”一块谋生之地
“级别不够”
承诺见报
还要行动见效
让细化条款成为遏制国企职务消费杀手锏
废止劳教 法治进步又一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细化条款成为遏制国企职务消费杀手锏

企业领导人员(正职)通信费补贴上限每月800元,赠送礼品不得有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即便出差也要先制订各类人员乘坐交通工具、住宿、伙食、公杂费等标准……这些严苛、细碎的条款,出自宁波市近期出台的《宁波市属国有企业公务消费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日前,这份管理办法已经下发至宁波各市属国有企业,同时也在网上公布。(11月14日浙江在线)

据悉,根据《办法》规定,条款适用范围为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及其各级全资和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分(子)公司,包括市国资委委托监管企业、拥有控制权的上市公司等。笔者以为,宁波市出台这样的国企职务消费“细化条款”正当其时,可以说是遏制国企职务消费的一个“杀手锏”,值得公众期待。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职务消费一直广受百姓诟病,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职务消费长期的“糊涂账”使然。就国有企业而言,哪些能报销,哪些不能报销,报销的标准是多少,似乎并不明确,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错误认同,但凡和职务消费有关的都可以报销,于是职务消费成了“筐”,啥都可以往里装,一些假公济私的费用也都以职务消费的名义进行报销,为何这些年一些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很大程度上讲与这种“无底洞”不无干系。

作为国有企业的当家人,虽然从事的职业属于公务,但是在消费上也必须有个消费上限,否则就很容易失控,比如公车消费是多少,招待费标准是多少,每月的通讯费是多少,这些都必须有个“明细账”,而不能囫囵吞枣,凡是职务消费统统予以报销,如此腐败就会接踵而至,浪费就在所难免。

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职务消费实行“细化条款”,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这样做可以防止和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作为企业的当家人,手上掌控着大量的国有资产,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很容易让国有企业成为“唐僧肉”,随便乱啃,久而久之,企业势必乱象丛生。

其次,有利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应该做到“有章可循”,而绝不是随心所欲,愿意怎样花就怎样花。职务消费有了标准和尺度,一旦被突破,就要被问责,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会收敛自己,不敢轻易地造次。过去的情形是,职务消费没有标准和尺度,消费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如此一来,职务消费里面难免就会暗含着一些肮脏的权钱交易,甚至成为自肥的手段。 李红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