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慈善总会获得百万善款
将主要用于公益文化传播
我市四家敬老院达到“三星级”
中原区启动“暖冬行动”
郑州市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9.8%
“爱心粥屋”暖绿城
2014年河南十大
民生工程征集开始
老旧小区改造
开始验收
新郑发现一汉代石门楣
2014年高招
保送条件收紧
市检察院干警
走访郑州地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2名志愿者集资开办
“爱心粥屋”暖绿城
附近环卫工、流浪者吃上免费热乎饭
志愿者在打饭。
志愿者将剩饭吃完。

本报记者 聂春洁 文/图

昨日清晨6点半,天上下着密集的小雨,在位于金水区黄家庵村的“爱心粥屋”,数十名环卫工和老人吃上了一顿热乎的早饭,让他们更觉暖心的是,这顿饭还是免费的。

11月10日,12名志愿者自己凑了7000多元钱,在黄家庵村租房开办了这家免费粥屋。通过志愿者的宣传,“有免费饭吃”的消息在附近迅速传开,每天有上百名环卫工、流浪者、老人等来此就餐。

环卫工的免费“食堂”

昨日是“爱心粥屋”第13天营业,供应的是馒头、胡辣汤和小菜。志愿者说,平时供应的是粥,今天考虑到下雨天气比较冷,便改成了胡辣汤,喝了身上更暖和些。

“爱心粥屋”营业时间是清晨6点半至7点半,志愿者张崇华说,今天周六,又逢雨天,人来的不如平时多,“平时6张桌子都不够用,附近台阶上都坐满了人”。

当天来的就餐者中,环卫工几乎占了9成。环卫工朱成德说:“这里就是我们环卫工人的食堂,去饭店吃都没这么开心。”

7点,志愿者马海茹一边打饭,一边向小巷两端张望。她说,有个流浪汉每天过来吃饭,今天到现在还没来,不知道是不是下雨的缘故。

马海茹说,开办至今,来吃饭的除了环卫工,还有流浪汉,以及一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和老人。“谁来我们都招待,愿意来这里吃饭的,都是生活需要帮助的。”

爱心在迅速传递

粥屋的发起人是今年62岁的志愿者蒋爱荣,其他志愿者都尊称她为老师。蒋爱荣介绍,12名志愿者都是中国志愿者协会的成员,“爱心粥屋”筹备所用的7000多元钱均来自志愿者捐献。

为了让就餐者吃上热饭菜,志愿者凌晨4点就要起床。他们都有工作,但没有人不来。志愿者黄秋军说:“有人问我图啥呢?我想受助者一句谢谢、一个感激的眼神就够了。”除了志愿者,一些热心人也过来提供志愿服务,快递员小王就经常来帮忙,这名年轻人经常悄悄地进屋洗碗,然后安静地离开,其他志愿者至今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开办粥屋,还得到了很多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志愿者在黄家庵租房时,房东听说是开免费粥屋,主动降了50元房租。粥屋本来没有雨篷,听说要下雨,黄秋军在家里发愁,她的房东听说后,当即把家里的旧雨篷捐了出来。

粥屋开办至今,陆续有人前来捐款。志愿者马海茹说,有个70多岁的老人路过粥屋,听说这里提供免费饭,眼泪都下来了,“他说自己年轻时穷,没少吃好心人的饭,说完让同行的女儿把身上的700元钱都捐了出来。”还有一位热心人专程从大学城赶来,捐了300元钱,鼓励志愿者把这件好事坚持下去。

蒋爱荣说,现在粥屋每天开支在300元左右。对于爱心捐款和所有开支,志愿者都进行了详细记录,“我们会在网上公布捐款和开支明细,做到透明化,把这件好事长久地做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