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载
想起了那片胡杨
古代书籍的厄运
《见证: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中原区有趣的村名
悠悠千古韵(国画) 王志英
感怀杜牧
粗议成语改“字”
秋思之一 王继兴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有趣的村名

朱坤杰

村名作为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一个地名或许附载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或许镌刻着一件不平凡的历史,或许彰显着一个杰出人物,或许蕴含着某种意义。笔者最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原区一些很有趣的村名,觉得很有意思。

旮旯王村,由“刻蜡王”演变而来。据传明朝初期旮旯王村只有王姓曹姓等几户人家在这里定居。由于王家屋后有一棵大槐树,年代已久,树身已有空洞,蜜蜂在洞里做了窝,并且酿出了蜂蜜。冬天蜜蜂开始冬眠,蜂窝外裸露出一层造蜂巢的蜂蜡。孩子们出于好奇,常常到王家树洞里刻蜡,久而久之“刻蜡王”的名字便叫开了。由于“刻蜡王”与“旮旯王”读音相同,也不知什么时间就演变成“旮旯王”了。1981年全国地名普查时,由于该名字用字生僻,但又要尊重当地群众的习惯写法,对此中原区地名办公室专题给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写了报告,中国地名委员会在征求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的意见后,同意用“旮旯王”作为标准村名。为此在1981年12月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就有了“旮旯二字同音坷垃为郑州的一个村专用地名”这样的注释。

直路碑村。据说清同治十年,张寨有一户姓张的在路边摆摊卖茶卖馍,因此处设有一个“五里堡”的指示石碑,再加上这段路很直,人们把该石碑简称为直路碑。多年后这里形成村庄,直路碑也就成了村名。

南仗村。据传因该村处于小京水南岸,时有河水暴涨,老人们经常给迁居河南岸的后人提出警告,警惕河水暴涨。后人就将该村名定为“南涨”,以示提醒。后来人们逐渐叫成了谐音“南仗”,叫久了也就成了正式村名。

圈李村,原名叫“圈里”。因该村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沟,将村围了一圈,故名圈里。由于该村李姓较多,“里”和“李”又同音,时间长了,村名就逐渐演变成圈李了。

道李村,原名叫道德李村。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李氏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垛墙筑舍、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形成村庄。始祖临终前,嘱咐其子孙:为人处世,道德第一,缺德坏良心的事千万不能干。老人去世后,李氏后人为牢记遗训,将村名叫道德李,后人简称道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