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感动中原候选人(集体)事迹简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3感动中原候选人(集体)事迹简介

01号 王向利,男,31岁,汉族,辉县市百泉镇富庄村农民

今年31岁的王向利是辉县市志愿者联盟的创始人,作为一个山区的80后农民,他靠着搬运一车4吨多的石头挣40块的辛苦钱为志愿活动奉献自己所有的热情。每当要去做志愿活动的时候,他都要放下手头拉石头的活,牺牲自己的收入,多年来一直无怨无悔地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如今,辉县市志愿者联盟成员有800余人,开展公益活动共430多次,为弱势群体筹集善款善款物50余万元,真情实意地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欢笑和温暖。他同时注重公益理念的推广与发展,在多个网站开设公益板块,并经常参加省内外公益培训和交流会。2012年3月开始,他通过中国慈善救助网、浙江施乐会等全国知名爱心募捐网络平台,为河南地区54个特困家庭募捐22万余元。

近年来,王向利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河南省希望工程个人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参照辉县市志愿者联盟组织模式,获嘉县、新乡县、延津县先后创建了志愿者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02号 刘杰,女,28岁,汉族,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护士长

2007年,刘杰和丈夫钟东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丈夫为参加军区比武大赛,很快就返回了部队。不久,婆婆忽然昏倒住院,经检查确诊为尿毒症,公公这时又被查出了脊髓结核瘤。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这一挑,就是5年多。

5年多来,刘杰“三点一线”从单位到为婆婆治病的医院,再到出租屋,往返数千公里,6次将婆婆从死亡线上拉回。她用一滴滴汗水和泪水,汇成一条爱的河流,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为了工作和照顾公婆,她把刚满6个月的孩子送回了南召的娘家,5年多来,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她自己节衣缩食,但精心准备婆婆和公公的每一顿伙食。

80后刘杰,她缺少了同龄人的时尚和浪漫;作为一名军嫂,她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一个80后儿媳春天般的爱感动了社会。在她的支持下,丈夫连续5年被评为 “优秀士兵”,荣获“个人三等功”两次、“嘉奖”一次。2011年9月,刘杰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模范;2013年2月,当选为“感动南阳十大年度人物”,并受到中宣部及南阳市委领导的接见;2013年10月,被评为南阳市“十大敬老楷模”。

03号 邢二朋,男,22岁,汉族,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2013年5月18日下午,开封黄河滩区柳园口,4名大学生和1个小男孩在黄河边玩耍。小男孩不慎跌入水中,河水很快没过头顶。两名不会游泳的女大学生本能地跳入水中救人,但很快也被河水吞噬。骑车经过的邢二朋听到呼救,跳入河中。他先游到小男孩身边,夹住小男孩的腰部,奋力挣脱漩涡的吸引,将其推了上去。随后,邢二朋再次跳入水中,向一名已经失去挣扎意识的落水女大学生游去,奋力托着这名女学生的腰部将她推出水面向岸边游去,第一名女学生顺利获救。已经精疲力竭的邢二朋第三次跳入水中,用尽最后力气将第三名落水者成功救出。

6月5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授予邢二朋“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并奖励他1万元钱。邢二朋小时候父亲因车祸去世,从16岁开始,每逢假期,他都要去建筑工地上打小工补贴家用,将1万元见义勇为奖金捐赠给了母校浚县一中的两名品学兼优学生。

邢二朋先后被开封市、河南省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今年 9月,他以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入选“中国好人榜”。

04号 乔庆和,男,70岁,汉族,登封市唐庄乡政府退休干部

1999年7月,乔庆和与妻子一起,把自家的宅院建成“老年之家”,购置娱乐设备,安装纳凉取暖设施,硬化美化环境。农历每月逢九日,乔庆和提供简单午餐,邀请周边村庄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聚在一起,或自娱自乐,或观看表演,并参选“健康老人”、“健康之星”,举办敬老助老报告会弘扬孝贤美德。

十几年来,即使父母和前妻病逝,乔庆和也没耽搁一次活动。许多老人不顾寒暑雨雪,每月3次步行到“老年之家”参加活动。因为在那里,空巢者得到慰藉,孤寡者得到欢乐,多病者获得安康,生活难以自理者也能在此感到尊严,也使许多疏忽或不孝敬父母的年轻人受到感化。“老年之家”已成为周边乡镇、县市老人的精神家园。如今,乔庆和在“老年之家”举办近500场各类活动,每次赶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也从当初的20人增加到200多人。乔庆和却为此花光了退休工资,卖掉15头牛、50棵树,花费16万元。尽管已年届古稀、多病缠身,乔庆和仍坚持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乔庆和老人不向政府索要一分钱,以一己之力和同样的苍老之躯,开创了农村老人“抱团取暖”的互助式敬老助老模式。乔庆和被授予郑州市文明市民称号,并以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入选2012年“中国好人榜”。

05号 任庆河,男,54岁,汉族,汝州焦化厂退休工人,现

郑州市金达百货商店店主

2004年,任庆河来到郑州,在丰产路、政七街交叉口附近租房开店。2012年9月28日,店铺拆迁,他担心拿着店里鸡蛋票的顾客着急,因此坚守6个月,宁赔钱不赔信,为老客户兑付鸡蛋。这个看似平常的等待,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赞誉,他也因而在网络上被网民称为“诚信鸡蛋哥”。

今年1月16日,央视多个频道以《任庆河:诚信蹲守三月还鸡蛋》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把任庆河比作“当代尾生”,并配发评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是大家永远应该歌颂的美德。2013年的央视3·15晚会上,“鸡蛋哥”任庆河获得央视3·15贡献奖,之后又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8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对任庆河的事迹再次进行报道。

如今,在任庆河新开的“诚信鸡蛋哥商店”里, 还一直在为没有兑付鸡蛋票的顾客进行着兑换。任庆河说:“人活一辈子,有两样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一是信誉,二是良心。新店开业了,我会继续为顾客服务,只要是我的票,不管什么时候的,我都给他们兑,我要把诚信的传统发扬下去,对得起大家给予的荣誉。”

06号 任忠信,男,63岁,汉族,洛阳监狱退休干部

任忠信是中国第一支民间水上公益救援组织——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发起人之一,是洛阳市神龙搜救队年龄最大、技术最全面、水性最好、威信最高的老教练,被伙伴们称为“全能教练”。

退休以后,任忠信离职不离岗,退休不褪色,继续参加离退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从2005年开始,他在工作之余,参与组建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9年来,他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带领队员们无私搜救417起,成功营救67个鲜活的生命,打捞遇难者遗骸227具、凶器3次、沉船2艘、装载机2台、挖掘机2台,得到了全社会高度赞扬和极高评价,被誉为新时期传播爱心的“文明使者”,被百姓称为“当代英雄”。同时,任忠信还根据多年来的水上搜救经历,自编教材,制作展板,对洛阳市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临河社区进行了50余场、6万人次的义务水上安全教育,有效降低了在校学生的溺水事故发生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他用纯朴、善良的行动,诠释了“大爱”的含义。

任忠信荣获洛阳市2012年“十佳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07号 李五辈,男,50岁,濮阳县五星乡马寨村党支部书记

李五辈曾经是村里最苦最穷的人,经过一番番“炼狱”般的挣扎与奋斗,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致力于乡亲们精神文化生活从贫困到富有的转变。

李五辈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在村里建起了文化戏楼、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组织精品剧目数十场,让农民共享文化大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村90%以上的群众常年参与,组织代表队赴省巿县参演参赛并多次获奖;每年为70岁以上老人送发红包,坚持组织评议公示孝道楷模户,以文艺队形式颁奖上门,利用农村古会在剧台上表彰,影响带动全村敬老爱亲蔚然成风;创立马寨村教育基金会,动员村里24位热心人筹备基金9万元,用于本村学生的奖励和救助,推崇教育寄予未来;组织村里留守党员组成“马寨村雷锋班”,常年开展义务帮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李五辈曾荣获“中国好人”上榜人物,“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08号 李淑鸽,女,53岁,汉族,滑县滑南希望学校校长

李淑鸽本是一位平凡普通的乡村妇女,却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和钢铁般的意志,为留守儿童托起一片艳阳天。

她以济世之怀,投资450万元建起一所高标准的留守儿童希望学校。为将学校建成留守儿童的梦想家园,她花光积蓄,找遍熟人,甚至借高利贷,磨破嘴、跑伤腿,凑齐建校费用。建校之初,为了省工价,她拉上丈夫吃住在工地,搭个草庵一住就是50天,挖土,搬砖,提灰,啥活都干,被拉砖师傅误认为是民工。学校建成了,李淑鸽自家债台高筑,身体瘦了10公斤,但她却说:“值!”

她总自责没照顾好得过脑瘤的儿子和年迈的双亲,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女儿。而在学生们眼中,她却是世上最亲的“妈妈”。她用慈母之心,让孩子们重新绽放灿烂笑脸。她身为校长,坚持留校住宿,洗头擦背、缝补衣衫,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们。李淑鸽是1500多名留守儿童共同的“爱心妈妈”,她用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感动了家长、学生。

李淑鸽曾荣获河南省“优秀创业女性”、“三八红旗手”、“十佳母亲”等荣誉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09号 张旭,男,汉族,泌阳县羊册镇上安村徐庄人,生前系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三支队海警

2013年7月16日,这是张旭探亲在家第9天。清早,照顾好生病的母亲,他想去家里的庄稼地里看看,谁曾料想,这一去,竟成永别……“救命!救命!”8点30分,一阵紧似一阵的呼救声突然从南河沟传来。有人落水!顾不上多想,张旭冲了过去,沟边,村民苏运学命悬一线,顾不上脱掉衣服,张旭几个箭步冲到沟边,将手伸向落水者……抓住、滑落,再抓住、再滑落。就在苏运学绝望之时,张旭从身后将他揽住,一把推向岸上……他得救了,张旭却被巨大的反作用力弹入更深的水中,消失在泥流里。8点40分,他的遗体被闻讯赶来的村民找到,脸和嘴巴糊满了黄泥和杂草,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8岁。

在父母眼里,他是懂事孝顺的好儿子。在乡邻眼中,他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战友眼中,他是乐于助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榜样。张旭牺牲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河南、广东两省媒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

公安部边防局追授他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广东省边防总队党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他为“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张旭以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入选“中国好人榜”。

10号 陈骋,男,32岁,汉族,郑州市绿城社工服务站站长

2004年,陈骋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从家乡湖北来到河南基层社区工作。他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2005年7月创办全国第二家、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被誉为“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

创站以来,陈骋发挥专业特长,实施“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组织志愿者8年如一日义务为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子女等困难人群提供服务,直接受益对象1万余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募集爱心善款20余万元。2010年,他率先提出“311”类家庭关爱空巢老人的帮扶模式,即3名志愿者(其中1名未成年人)与1户空巢老人组建1个类家庭。截至目前,他已参建80多个“311”类家庭,项目荣获民政部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

陈骋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对他及其绿城社工团队进行了报道。陈骋曾荣获河南“五四青年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称号。

11号 陈建国,男,40岁,汉族,河南水利一局南水北调中线方城六标项目经理

陈建国所在的标段全长7.55公里,工程建设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由于设计批复晚,开工最晚,工期十分紧张;二是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三是工程设计变更多,相应增加了很大的工程量。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陈建国团结带领项目班子,迎难而上,日夜奋战,最终比计划时间提前28天完成施工任务。

然而,陈建国在全身心投入施工的同时,也遭受着来自家庭亲情的无情折磨:2011年3月刚开工,不到1年时间里,大哥和母亲相继离世,他却因忙于组织破解施工难题而未能见亲人最后一面;多病的75岁老父亲无人照料,他作出令人动容的决定:左肩扛着工程,右肩扛着亲情,带着老父修干渠。接下来的时间,陈建国一边照顾有病的父亲,一边组织施工,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把这个临时的家安在了南水北调的建设工地。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正在全力冲刺完成阶段建设目标,为明年通水奠定良好的基础。

陈建国的先进事迹在南水北调建设中被广为传诵,他本人被称为“大禹式的南水北调建设者”。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其感人事迹。

12号 施一公,男,46岁,汉族,驻马店人,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8年,已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的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到祖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很多朋友和同事对施一公辞职回国不理解。他通过自己的博客公开表露:“其实,我回国的动机再简单不过了,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在清华,施一公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支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青年创新人才。2007年,施一公开始全面负责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划设计及人才招聘,引进近60名人才到清华大学全职工作,独立实验室数目从2007年的43个增长到2012年的105个。“施一公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工作。

面对国外提供的优厚待遇,功成名就的施一公毅然选择回国。他将昔日个人奋斗的“美国梦”转变为与祖国命运关联的“中国梦”。5年来,施一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敢担当、有作为,成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一面精神旗帜。

下转7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