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活一天,就干一天”
下岗工5年坚持公益路
结合实际创新机制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盲目举债留下烂账
离任也要追责
文明养犬劝导员
活跃在社区
双节送温暖重点帮扶困难工
郑州机场将增澳门航班
2015年全省困难职工
帮扶救助实现全覆盖
金水斥资2300余万
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员工工伤未及时获赔
不当维权被告上法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岁老人胡佩兰——
“我活一天,就干一天”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深受爱戴的“医生奶奶”

本报记者 汪 辉 文 丁友明 图

开栏的话

近日,2013“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正式评出,19人和两个先进集体荣登候选人榜单,我市登封市唐庄乡政府退休干部乔庆和、绿城社工服务站站长陈骋、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胡佩兰、“一碗面温暖一座城”郑州爱心市民(集体)等上榜。

我市这些候选人身上有哪些“感动故事”?即日起,本报推出《“感动中原”郑州故事》栏目,一一介绍他们的事迹。

假如能活到100岁,你将选择怎样的生活?

“我活一天,就干一天!”这是98岁胡佩兰老人的人生答案。这位让人敬佩的老人说:“100岁时,我准备把这辈子的积蓄全部都捐献出来。”

最年长的出诊医生

每周一到周六的上午8时,98岁的胡佩兰老人都会准时来到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70岁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出诊,风雨无阻,被称为“中国最年长的出诊医生”。

“在家没精神,来坐诊有精神。”老人的学生唐利平说,这是老人坚持出诊的固执理由。

“胡奶奶,您还记得我吗?”这时,一名来自山东的患者进来对老人说。“记得,记得。”诊室外的患者说,胡佩兰老人问诊耐心,记忆力很好,来看过病的,她都记着,再来看病就很省心,所以她的回头客特别多。

“老人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都找她看病。”更有不少病人,一家几代人都是老人忠实的“粉丝”,一直追随着老人的脚步,无论老人在哪儿坐诊,都坚持找她看病。

虽然老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带着钢板,但她仍坚持站起来亲自为患者做检查。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98岁的老人,本应在家享享清福,安度晚年,而胡佩兰老人坚持风雨无阻地坐诊。她说:“活着总得对人有点用处,对人没一点用处多没意思啊。”

2000年,老人听说团市委招募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终于成为郑州年龄最大的志愿者,积极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她开始把退休金和坐诊收入积攒起来,每年为希望工程捐一次款。如今,老人先后捐出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我当年还考虑过捐资给养老事业,但我的钱不多,捐给养老事业杯水车薪,起到的作用有限。给贫困学生捐助就不论多少了,每建一个书屋对学生都能有所帮助,兴教强国啊!”老人说,“我想了,希望工程这个钱我还得继续捐。100岁时,我准备一次性地把我这辈子的积蓄都捐出来。”

深受爱戴的“医生奶奶”

十几年来,除非是病倒在床,胡佩兰老人绝不耽误一次门诊。

2009年冬天,一场大雪不期而至。“今天不坐诊了吧,大雪封门。”唐利平劝老人说。“咱不能叫病人白等。”老人左右就这一句话。拗不过老人,她们只好用轮椅推着老人,风雪中整整走了一个小时。

“我大多坐着看病。她看每个患者,不但要问诊记录,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辛苦。”胡佩兰老人的儿子、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曾这样评价母亲。他说,曾多次要接母亲到北京养老,都被老人拒绝。

“病人最多的一次,老师看到下午4点。”老人的学生宋雪侠说,为了病人,老人尽量少喝水、少去厕所,但绝不能少问病人一句话,少交代一句注意事项,患者都喊她为“医生奶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