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求职游戏》
落葵与胭脂豆
早春(国画) 于承佑
“女状元”
郑州的蝗灾
远望博格大峰(国画) 梁世雄
菊花秀
文 翰书法
毛泽东趣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的蝗灾

蔡增俊

说起蝗虫(郑州人称蚂蚱),亲自见到过它危害庄稼的老人们,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古书中所记录的“飞蝗蔽日、如风似雨、五谷青苗、顷刻食尽”等场面实不为过。而1943年那次蝗灾竟使郑州市数万庙庄稼绝收。

在《诗经》小雅大田章里有“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之句。这里的“螟螣”“蟊贼”指会飞的四种小虫。在《汉书》五行中有这样的解释:“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皆有甲飞扬之类,阳气所生也……今谓之蝗皆其类也。”而《五经正义》更进一步解释为“食禾心者为螟,言其奸,冥冥难知也;食禾叶者,言其假贷无厌,故曰螣也;食其节者,言其贪狠,故曰贼也;食其根者,言其税取万民财货,故曰蟊也……此四种虫皆曰蝗。”在中国历史上,记载蝗灾的出现有上千条之多。

郑州从春秋时期的鲁隐公八年九月到民国三十二年七月,两千五百年中共记录了蝗灾上百次。比较有名的有后汉元初二年五月、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夏,唐开元二年七月、咸通三年六月,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神宗元丰四年六月,金贞祐四年四月,元至正十九年五月,明万历十五年、四十四年夏、神宗万历三十四年秋、崇祯十三年夏(以上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一百八十一卷),清嘉庆十八年、道光二十七年夏等等。比较详细的有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郑之荥、汜水、新郑密县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马不能行,坑填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乾而积之……食罄则人相食。”(见《元史顺帝本纪》)崇祯八至十三年(1635~1640年),“每至夏,亢旱,飞蝗蔽日,禾枯粮绝,民穷盗起”。(见《州志》)

本人亲历的一次蝗灾,发生在1943年。当时我6岁,农历七月的一天,我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地里看庄稼,忽然看到从东北方向飘来一大片黑云,似风似雨,唰涮作响。我们以为大雨将至,赶紧躲进看瓜庵中。谁知从天上落下来的全是绿头黄身的蚂蚱。有二寸多长,吃起庄稼来喳喳作响,一袋烟的工夫,我们一块好端端的谷子地便成了一片光秆,残枝满地,败叶如泥,吓得我们抱头大哭。大人们用棍子敲,用鞭子赶,怎么也打不退它们,多的时候连树枝都压断在地。它们好像有组织似的,吃完一块轰然而去。其吃尽的庄稼有数万亩之多。而这一年,因麦季有较好的收成,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收了很多捐税,我们靠早熟的二亩多高粱勉强度过灾荒。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