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医讯速递
中原
名医
求医热线
郑州市中医院
小举措 大温情
健康生活 远离猝死之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健康生活 远离猝死之殇

本报记者 周 娟 通讯员 荣文瀚

南阳一媒体记者王笑在本月初因过度疲劳诱发心源性猝死,倒在了上班途中。这位35岁的年轻记者永远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

年轻人猝死总是令人扼腕,据统计,近年来猝死病人中,中青年的比例正在增加。健康专家提示,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有基础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造成的。

关注身体早预防

家在吉林的张先生今年37岁,因工作关系常年四处奔波,前不久到我市出差时,突发心肌梗塞,经过抢救但仍然无力回天。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赵育洁介绍,近年来,猝死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猝死比例逐年上升。该院接诊的最年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只有27岁。

医生表示,不要认为身体没问题或者体检结果正常就没有发生猝死的可能,在常规的体检中很难查出心脏的隐匿性改变。

从日常接诊情况来看,猝死病例中多数为心源性猝死,即因为心梗、心衰、严重心率失常等引起的心脏原因猝死,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原来没有心脏病的人身上,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饮酒、不当运动等是主要诱因。虽然脑梗塞、脑出血也能够引起死亡,不过导致猝死的病例很少。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很突然,时间很短,医护人员到场后往往抢救无效。因此,专家提醒,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做好预防工作。

张弛有度避过劳

在过度疲劳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内分泌等处于兴奋的状态,心脏容易发生紊乱。赵育洁表示,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的工作强度大,平时又加班、熬夜、抽烟、喝酒,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成为猝死隐患。

与高危人群相比,年轻人危机意识差,死亡风险高。年轻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会让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心脏早搏、心律不齐等问题,增加猝死的风险。

日常要注意重视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猝死虽然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有先兆。专家介绍,有些患者在发病前数天至数月,可能出现胸痛、憋气、胸闷、气急、心悸、疲劳等症状,此时通过休息可以缓解症状,甚至预防猝死发生。赵育洁说,中青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太累,注意调整心态,作息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

“要注意适度休息,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应停止工作。”赵育洁特别提醒,身体有持续不适症状时,要注意及时就医,千万不要自认为年轻,不当回事硬扛着。

顺应时节需保暖

天气寒冷时,人体血管会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黏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这个时期也是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

赵育洁介绍,当出现剧烈降温时,患有各种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建议市民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天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忽冷忽热,尽量减少外出。 此外,不少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建议老年人在低温天气里最好不要进行晨练,如果一定要晨练的,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温度上升后再进行。锻炼前要做热身运动,尽量减少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老年人最好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方式,可以进行散步、打羽毛球、太极等有氧运动。不宜进行爬山、爬楼梯等剧烈运动。

日常生活中,除了要保持正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要保持心情愉快。年轻人也要及时增加衣物,注意头部胸部的保暖,工作中要劳逸结合,平时适当锻炼,避免引发身体不适。

对于有心血管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首先要时刻监测身体的状况,按时服药,不能觉得身体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另外在冷天中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平时外出可随时携带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养成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