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递声音 服务大局
关注热点 架起桥梁
背街小巷靓起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郑州宣讲团走进新郑
现代农业绘就秀美画卷
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便民利企“行政超市”
加快推进新港产业集聚区
项目建设
省林业规划设计院领导到新郑调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背街小巷靓起来

本报记者 刘佳美 通讯员 乔治

“出去一年,前几天回家走到这儿,我真以为走错地方了!”家住新郑市炎黄文化中心附近的张小恺,向记者描述着自己从外地回家时的感受。

据张小恺回忆,以前文化中心西侧的南北街,路面一直坑坑洼洼,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并且由于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但当他时隔一年再回家时,却是另一番景象。“那天晚上我从外地回来,走到这儿一看,不仅亮着路灯,而且路也修得这么好。我愣了半天,根本没认出来。”张小恺说。

也许张小恺说得有些夸张,但从其他一直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口中,确实可以感受到这条小巷的改造,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俺这儿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没啥事俺都不愿出门。”“有了路灯后,一到晚上亮堂堂的,走在路上心里也是敞亮的。”“现在市里是越来越关注咱平民百姓的生活了!”……周围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情感。

这条小巷的变化,是今年新郑市对30条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张小恺的感受也代表了一大批受益群众的心声。一路走街串巷,记者真真切切看到、听到、感受到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给小巷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

平坦的沥青路面取代了泥泞的土路,赏心悦目的绿化带取代了杂草丛,清真寺巷的居民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出行了;新装上的新型节能路灯,让新安巷附近的居民夜生活更加丰富了;通过整修下水道,铺设新管道,玉皇小区的居民再也不用为小区排水发愁了……

近几年来,新郑市在实施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同时,一直将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列入为民“十件实事”中,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重点来抓。今年4月以来,该市按照“水通、路平、灯明”的改造标准,投资985万元对宏基路、文化中心西侧南北街等30条被列入2013年“十件实事”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改造及安装路灯工程。截至目前,该项工程已全部完工。

如今,随着一条条背街小巷的华丽变身,道宽了、路平了,配套设施齐全了;群众的出行方便了,心情惬意了,对城市的未来也更期待了。正如市民刘扬扬说的那样:“作为新郑人,我们的幸福指数是越来越高了,以后我们的大街小巷肯定还会变得更美!”

记者手记

背街小巷,一个“背”字,一个“小”字,从字面上看,就是不起眼的意思。但小巷虽小,却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民之所呼的地方。在小街小巷的深处藏着的,正是一颗大大的民心。背街小巷的改造,将政府和老百姓联系在了一起,赋予了小街小巷浓浓的情意。于是,当政府大力改造背街小巷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时,人们发现它不仅改善了小巷居民的生活,更赢得了所有市民的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