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还是不生?
节能环保的历史欠账亟待还清
陈光标堆钱跟经济普查没半点关系
让“最严标准”
捍卫奶粉安全
招聘要不要问
“爸爸去哪儿”
浙大副校长落马
为何令人唏嘘?
“豪华衙门”戴“贫困帽子”
无异于掩耳盗铃
司机停车等让座是“道德绑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司机停车等让座是“道德绑架”

日前,常州市本地论坛出现一则热帖,网民“阿木是我”发帖反映,上周五下午,在常州一公交上,一女子抱着小孩却无人让座,司机无奈停车7分钟!(12月24日中国新闻网)

妇女抱孩子上公交,因无人让座司机情急之下停车7分钟,等待人们的“觉醒”,尽管这位司机的初衷和用意是好的,意在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但这种做法欠妥,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道德绑架”。

按说,妇女抱孩子乘公交,稍有点良知的人都应该主动让座,一来这是起码的道德良心,属于尊老爱幼;二来,妇女抱孩子乘车太危险,万一有急刹车,很容易造成意外。然而,让不让座属于道德层面的东西,人们主动让座,体现的是一种高风亮节,理应受到赞扬;人们不主动让座,也没有过错,只能受到社会道德谴责,而司机以不开车为要挟手段,逼迫人们让座,这是对他人的一种权利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讲,乘客只要购买了车票,谁都有权利坐这个座位,这就是双方的一种契约。作为司机,你只有把乘客送达目的地的义务,没有对乘客颐指气使的权力。道德层面上的提倡并不等于强行执行,这二者之间是有边界的,不能以所谓的好心侵害其他乘客利益。

一般情况下,公交车上都设有专门的“爱心专座”,是专门照顾那些老幼病残的座位。作为年轻人,占用了这个座位,确实从情理上有点说不过去,对占座者司机可以通过协商对话进行解决,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让占座者明白事理,而通过停车相要挟,显然方法不当,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

现实语境下,“道德绑架”的事情屡有发生,比如有些爱心捐款,在当事人浑然不知情的情况下,某些财会人员通过扣款的方式进行“爱心捐款”,搞得人们心里很不爽。献爱心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怎能强搞“拉郎配”,强行索捐?这位司机的做法与某些财会人员的做法何其相似乃尔!

作为司机应该懂得尊重他人权利,动辄以停车相要挟,有时候往往会把事情搞砸。如果大家都较起劲儿来,就是不让座,难道你这个司机就永不休止地停下去?如此,又把乘客的权利置于何种境地?通过协商对话,效果往往会更好,既尊重了他人的权利,又能使妇女和孩子得到妥善安置,何乐而不为?这样的“道德绑架”使不得。

李红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