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又见秋雨湿黄花
“裙带”的来历
古城的传说
落叶
《河流》
跟着周总理学跳舞
笑揽一怀风月
lh3c88
lh3c8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见秋雨湿黄花

孙凤山

玫瑰就算叫别的名字,也一样芬芳;秋雨就是叫别的名字,也一样滋润。远不像秋风那样萧瑟、秋叶那样凋零。秋雨的秉性还是那样细腻、谦恭,容易接近人们的心灵。秋雨又落了,这是多少人期待的景象。它轻盈的身影,倾斜地拨弄天空琴弦之韵,落到大地,湿润着房前屋后的黄花和黄花里的故乡。

黄花是百合科黄花菜属草本宿根植物,俗称“黄花菜”,亦称“忘忧草”、“金针菜”、“健脑菜”、“七星菜”。它适应性强、栽培简便,勤劳的农人在房前屋后可以见缝插针栽植。故乡老屋后有一块斜坡,我总在立春前后,选晴天干爽时松土,刨出根蔸,施上基肥,将黄花菜幼苗植入其中,浇水使土湿润,到苗高5寸抽出花葶时浅薅除草,从此以后几乎很少搭理,直至金秋黄花绽放。朵朵黄花,将房前屋后、山坡草地、园边路旁点缀得格外妖娆。在合适的地方和时机做该做的事,顺其自然,既不瞻前顾后,也不左顾右盼,方能成长自在。这就是黄花的自然道法。秋雨轻泻,黄花格外娇艳明媚、淡雅洁美,一如宋代苏轼描写的那样:“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一阵秋雨滋润,黄花花茎是那样刚挺,茎端生着的橘红色的花儿,更加光彩照人。望着遍地清香、秀丽的黄花,我真不忍离开故乡。我有很多年没有栽植黄花了,我想,过去的事,交给岁月去处理;将来的事,留给时间去证明。我始终爱黄花和黄花里的故乡!

“点染一林红叶暗,飘萧三径黄花湿。”元代白朴的这句《满江红》曾满城风雨、漏天如泣。是啊,秋雨挥洒,湿了黄花,湿了万物,湿了通向密林深处的小径,湿了沃野里冒尖的麦苗,湿了大街上色彩缤纷的花伞,但何时能湿透我们的心灵呢?黄花在秋雨的滋润下,狭长四垂的碧叶愈发柔软,花葶长80~130厘米,花被二轮六片,外三片绿黄色或带褐尖,内三片淡黄色。直立的叶茎托举洁美的黄花,远看,恍若映着蓝天的丹霞,华而不艳;近看,则又似临照绿水的芙蓉,雅而不俗,让人叹为观止,乐以忘忧,故又称它为忘忧草。唐代白居易有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宋代梅尧臣也说过:“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可见观赏黄花能使人情志转移,有益于健康。我们走过山,走过水,不过是借此走过我们的生命;我们望着天,望着地,不过是借此定位我们自己。黄花在秋雨里摇曳,此时秋雨能够湿润我们心灵的沙漠!

“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黄花不仅观赏价值高,还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品”,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食用花卉。它不仅是席上珍品,还具有清热、健胃等药用疗效。“黄花不负秋风意,白发空随世事新。”黄花没有辜负秋雨的期待,它之所以壮丽,在于它收集了一个夏天的阳光。在黄花面前,我们尽可以敞开心扉,吮吸最初的感动。人生是流动的风景,途中我们或许知晓流星转瞬即逝的闪光是那么的动人,或许懂得枯叶辗转飘零的飞扬是那么的恣意。我们无论去哪儿,什么天气,不妨带上属于自己的阳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