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化安全监管 共筑平安新郑
关于2013年新郑市市长
质量奖拟奖单位名单公示
回望2013,奔向2014
基层风采
新港产业集聚区
狠抓项目促发展
新郑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伞”
myb3c13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化安全监管 共筑平安新郑

本报记者 沈 磊 赵 地 通讯员 李 清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是安全生产第一要义。”新郑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自2013年以来,该局从打造一支安全监管“钢班子、铁队伍”,到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整治,动作频频,效果明显。

2013年12月18日,天空飘着小雪。新郑市薛店镇一建筑工地上,人头攒动,身着红色检修服的工作人员凝神站立,整齐排列的特种车辆蓄势待发。

9:30,“呜呜……”警报声响起,新郑市石油天然气管道泄露应急救援演练正式开始。此次应急演练规模大、标准高、要求严,涉及市应急办、发改委、人武部、消防大队、安监局等32个部门,参与演练人员600余人,出动车辆150余台。演练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唤起了人们对不可预知生产危险的重视。

“安全生产上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斯法则:每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29次未遂事件,100个征兆,以及1000个安全隐患。”新郑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全监管工作就是要消除这1000个隐患,防患于未然。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新郑市安监局的答案是,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将全体安监干部分包至该市319个行政村(社区),发动群众力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履职、变解决问题为预防问题,调动三级管理网格的联动力量,主动开展执法检查。据统计,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32家,查处各类事故隐患3006项,隐患整改率达100%。

“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减少安全事故必须抓住重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是安全事故易发行业,尤其是近段时间来,在全国范围内石油天然气行业发生多起事故。新郑市安监局先后组织多名专家深入各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专家会诊”,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70余处。对检查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派专人敦促整改,加强跟踪监控,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源头工程。”该局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组织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各类人员1600余人次。近期还特别针对全市石油天然气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

这一切,都体现了新郑市安监局领导班子对“源头治理”的重视。2013年,该市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1.8%,数字虽然枯燥,但反映出群众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全市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

对2014年,新郑市安监局全体干部职工信心满满,踌躇满志。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要打好“四大战役”。

第一大战役: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对隐患和问题坚持“四个一律”,坚决消除和控制事故隐患。

第二大战役:树立“夯基础、全覆盖、重质量、提素质”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源头工程,既要在安全培训“质”上下功夫,注重培训效果,也要在安全培训“量”上下功夫,扩大培训人员范围。

第三大战役:解难题、办实事、送服务、促发展,开创安全生产协会工作新局面。发展壮大安全生产协会会员队伍,建立专家库,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破解企业难题,提高会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保障能力。

第四大战役:推动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安全文化大院、安全消防体验中心、安全文化教育长廊、事故警示教育室等工程建设,在创建示范试点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推动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