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确保征迁群众安全过冬
运动达人的“健康经”
楼院是舞台
居民是明星
七彩服务
搭建连心桥
节前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
博金商贸城开门迎客
“爱管城惠民游”活动启动
“环卫之家”为工人减负
建成16个“流动儿童之家”
打起腰鼓唱起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美夕阳红 最乐桑榆晚

每天聚精会神阅读当天的新闻成为88岁古稀老人任华锋的“必备课”。一位88岁的老人,为什么还那样地全神贯注,为什么那样地热爱学习和生活?“刚从熟悉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那阵子,难免感到有些失落。但后来仔细想想,我更感到是温暖、是鼓励、是爱护,关心国家大事,继续为党和社会做贡献的动力,让退休生活过得更有滋味。”老人家的一席话解开了谜底。

加强党性勤锤炼 永葆党员真本色

任华锋1948年参加工作,随着洛阳解放,转考新洛阳报,后新洛阳报停刊,又转入郑州日报,做记者工作。 1988年6月,从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岗位退了下来。他做到了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他说:“退休只是工作岗位的转移,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永远不能变。只要时时刻刻严格按照党章办事,就能做到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就缴纳党费一事,老人家也是极其认真。 “按时缴纳党费,那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是考验一名党员党性原则强不强的重要表现。有人说你都退休了还那么认真干啥?好像是可有可无的小事,那是不对的、错误的。只要健在,我都要按标准及时地缴纳党费,绝对不能欠党的账!”为人一向低调,从不居功自傲、更不爱张扬炫耀的老人家,确实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课。

老来学书常磨炼 自得其乐享健康

1988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以后,任老不愿岁月虚度。出于对书法的爱好,先后在河南省书画研究会、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参加学书练笔活动, 一练就是20多年。

年复一年,任老养成了坚持临帖写字、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在郑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向全国和省市投稿参赛活动中曾获各种奖项30多次,为传播书画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名家指导下,任老积极订阅书法专业报刊,其中《中国书画报》上开辟的“书坛名家”、“笔帖墨迹”等栏目介绍的历代名家王羲之、怀素、岳飞、米芾、王铎、于右任、毛泽东、欧阳中石的书法墨迹和解读文章,几乎一字不漏地阅读临摹,从中吸取名家精粹,充实自己练笔的营养和灵气,认真体会用笔的方圆、藏露的变化,领悟笔画的伸缩和墨迹干湿浓淡与整幅结构布局的相呼应关系。他先后将这些看过的珍贵资料和心得剪贴装订成册有20多本,以备日后再学习再提高。

珍惜桑榆好暮景 释放社会正能量

“在岗时勤奋工作乐于奉献,退休后更要珍惜桑榆暮景,向社会释放正能量。”任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8年离休后,他并不习惯赋闲生活,而是利用50多年来在新闻战线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先后应邀到省新闻出版局“新书报”做书评编辑工作,到郑州市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育苗报”编报,受中华职业大学原校长许抱忠的邀请,到该校做校报的编辑工作。这些报刊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无私奉献的心血。

郑州市要建老年宫,他更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无私捐助。还将自己出版的书法专集向郑州市中原区“春苗”少年书法班捐赠了几十册,实现了他“人格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人生准则。

为人民服务,永远是他人生的向往,奉献社会,永远是他生活的快乐。对社会是这样,在家中也毫不含糊。他对四个子女的要求是:堂堂正正做人,只求奉献,不图索取,任何时候都不要占国家和他人的便宜。

离开任老家时已是夕阳西下,西下的晚霞更加灿烂!

本报记者 聂春洁

通讯员 刘占清 韩湘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