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出门就办公
百姓更轻松
新郑市“阳光村务网”运行
官兵帮扶暖人心
抓改革 强投资 调结构 求提升
奋力开创航空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
关注空气质量
保护人居环境
为重点工程提供上门服务
有序科学完成都市型
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
38所学校上榜
“新郑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抓改革 强投资 调结构 求提升
奋力开创航空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
——新郑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

抓改革 强投资 调结构 求提升

奋力开创航空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

核心

提示

中国共产党新郑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于昨日在炎黄文化中心举行。会议充分肯定了2013年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2014年工作。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抢抓改革发展机遇,突出“三大主体”工作,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率先突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开创航空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回顾2013 幸福成绩单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异常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总基调,大力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持续抓好“三大主体”工作,全力打赢“三大战役”。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增长10%,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6∶69.7∶26.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03亿元,增长41%;其中,税收27.6亿元,增长56%,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72.6%,较上年提高 6.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税收总量位居全省县(市)首位,财政运行质量大幅提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8亿元,增长26%,强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亿元,增长1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位居全省108个县(市)首位,成功跻身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升至第49位和61位。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龙湖镇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乡镇达到6个。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按照“四个合理”(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业结构)的要求,以“六个切入点”为突破口,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三主三辅”,做大商贸物流业,做强食品烟草业,做实生物医药业,统筹发展三个辅助产业,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围绕规模化经营,高标准编制了农业规划,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得到了有力推进。围绕深化规范提升,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围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就业服务、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民生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围绕“三项重点”,加强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践行城市精神,有力推动了文化新郑建设。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与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平安新郑建设,城乡居民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不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法律六进”活动,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强化为民务实清廉,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牢群众观点,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四联一创”工作,有序推进党员登记工作。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谋划2014 发展新篇章

坚持统筹为要,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加快交通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道路、灯光亮化、游园升级、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无公害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突出抓好“生态景观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群众拆迁安置、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民生优先、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龙湖教育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集商贸物流、教育培训、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宜居新城。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按照“三规合一”、“产城互动”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扎实做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文化传承、智慧宜居”为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坚持产业为基,着力打造新郑经济升级版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北部城镇化、南部田园化”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实现企业、工厂全市域统筹,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产业业态,通过打造工业全产业链,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来提升产业业态。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优势,掌控核心技术,提高竞争能力。

坚持服务为先,着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宣传培训,深化条块融合,加强平台运用,强化督查考核,切实提高各类网格人员贯彻精神、落实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强投资项目建设、平安新郑建设等中心工作。

坚持创新为魂,着力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土地营运能力,从源头上杜绝新增闲置用地、低效用地、浪费用地。拓宽投融资空间,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融资,力争金融创新再有新突破。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政贡献大、对区域经济有较大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三力”型项目。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群众。

坚持生态宜居,着力建设美丽新郑

加强生态廊道及生态水系建设,加快推进市域内九条水系生态景观治理工程,重点做好溱洧交汇处生态打造、人和寨拦河堤坝建设、龙湖湿地公园项目建设、莲河治理等。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城区空气质量一二级标准天数310天。加大环境监控力度,确保环境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圆满完成全年削减任务。

坚持文化为根,着力加快文化新郑建设

培育核心价值,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继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市民大讲堂、百姓大舞台、中华枣乡风情游等特色文化活动。强化保护意识,加强对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壮大文化产业。

坚持民生为本,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六个统筹、六个一体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着力实现老有所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动民生事业发展。

坚持法制为纲,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完善基层民主建设。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反腐倡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