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北伐往事》
古代的星期天——旬假
大师的读书观
跟祖母学民谚
春天的声音
马年话马
lh3c90
lh3c8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跟祖母学民谚

连德林

祖母没有上过学,但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迎来送往,却有着大家闺秀的气度。祖母因从小受到了传统的家庭教育,那时的儿童启蒙教育读物《百家姓》、《三字经》、《千家文》等,她不但能整段地背诵,还能把一些精彩典故讲出来。属于民间文学类的故事、歌谣也能说上不少。由于祖母的偏爱,凡年节走亲戚、赶庙会,我都随祖母前往,平时也不离其左右。受到祖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记事起,我会了不少的民间谚语。

谚语,是个文学名词。在民间多称作俗语、俗话或口头语,它是一种口头文学,是警句,是格言,也是诗句,是文学语言中的精粹。祖母会说的谚语很多,讲得最多的是与农业有关的语句。我记忆较深的是1949年初,当时上小学四年级。那年是农历的牛年,祖母说了两条关于牛的谚语:“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和“九九春开暖,人勤牛也欢”。这里边说出了人与农业生产、天象,物候和牲畜之间的关系。我把这两条谚语记在了日记里。上中学时,在一篇《早春》的作文中,就引用了这两条谚语。这篇作文还被语文老师推荐参加了全校示范作文评比。

跟祖母学的谚语天象的如:“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天热);天河东西,该穿冬衣(天冷)”、“云搅云,雨淋淋;瓦块云,晒死人”、“太阳落,云彩长,不到半夜听雨响”;农事的如:“旱锄高粱涝锄花(棉),蒙蒙雨里锄芝麻”、“夏天多流一滴汗,冬天多吃一碗饭”、“光会种,不会管,种下一升收一碗”;理事的如:“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叫门心不惊”、“笑脏笑破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早起三光是勤人,晚起三慌是懒人”、“若要精,人前听,听人劝告吃饱饭”等等。在农村流行的谚语,是农民在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都富于哲理性,又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得以流传和推广。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谚语又会不断出现和流传。

凡要做好一件事,喜爱是良好的开端。我喜欢民间俗语,从无意识地跟着祖母学,到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和运用。平时笔记本不离身,不管是与人交流闲谈,或是看报、看书、看戏、看影视剧,凡是属于民间文学类的谚语警句,都在我的收集之列。2001年2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出征集《中国谚语集成·河南卷》的通知,我整理出流行在郑州地区的风土、习俗、天象、社交等各类谚语300余条交给了编辑室。2006年6月该书出版后,我获赠该书一卷,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在祖母去世50周年时,我带上整理出的民间文学集稿为祖母上坟。2010年我搜集整理的“民间谚语集”被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祖母是我初学民间文学的启蒙老师,我将把所掌握的民间文学知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传承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