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周末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一年我们
劳动着,幸福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一年我们
劳动着,幸福着!
郭瑞丽
李伟伟
郭 娜
袁明浩
叶 鹏

这一年我们

劳动着,幸福着!

本报记者 成 燕 侯爱敏 黄永东 刘 招 张 倩 宋建巧 文 宋 晔 图

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首条地铁线开门迎客、三环快速路建成通车……已经过去的2013,注定成为我市城市发展史上流光溢彩的一年。

成绩背后,是“三大主体”工作、畅通郑州工程等各个领域,数以万计劳动者的默默奉献。他们犹如一颗颗螺丝钉,平凡而普通,可是正因为有他们的默默付出,这座城市才能运转顺畅,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地铁记事记了三大本

一个冬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京港澳高速东侧的郑州地铁1号线郑东车辆段。

一年多来,郭瑞丽就是在这个远离市中心的上班地点,和同事们一起组织完成了地铁自动售检票安装调试和综合监控、火灾报警系统的联调工作,为郑州首条地铁顺利开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郭瑞丽一开始承担的就是郑州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管理工作。这是整个自动化体系中的集大成者,一年365天,只要地铁开通运行,这个系统就必须分秒不差地同步工作。因此,全线包括售票机、查询机和进出闸机在内的约800台设备,20个车站的电脑控制系统,以及后台中央服务器,都必须随时监控维护。而这一切,靠的就是郭瑞丽和她的团队伙伴们。

能为郑州首条地铁的开通作出贡献,成了2013年郭瑞丽最开心的事。2013年5月,郭瑞丽通过竞聘上岗,成为设施设备部机电室副主任,所负责的工作从自动售检票扩大到综合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综合监控和火灾报警要和13个子系统对接,自动售检票要与相关3个部门4个科室进行对接。最紧张的时候,她甚至协调安排厂家代表24小时驻场解决问题。

郭瑞丽有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每一条都对应着一项工作。“建地铁每天事太多,我怕忘了,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完成的打个钩,没完成的打个问号。”仅去年一年,郭瑞丽这样的本子就整整记了3大本。

郑州的桥有我参与建设

李伟伟,28岁,来自洛阳。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参加过我市西三环高架桥工程的建设,西三环建成通车后,又投入到陇海路快速通道工程建设中。从寒冬到酷暑,再从酷暑到寒冬,一年来,与众多城市建设者一样,李伟伟穿梭在钢筋水泥墩间,用一砖一瓦描绘着郑州建设的宏伟蓝图。

“2013年是三环工地上非常忙碌的一年,为了早点完工,让三环高架通上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李伟伟告诉记者,西三环进场施工以来,工地也就成了“家”,吃住全在这里。早晨6点起床,他便早早来到施工点,身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里面装满了图纸、施工方案、钢尺等。他首先要和其他工人进行技术交流,核实各项施工指标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规定,然后还要监督现场施工安全问题,从基础的佩戴安全帽,到高空作业时是否系好安全带,再到施工用电是否安全等,都要一一检查,日复一日。

2013年,为了赶工程进度,李伟伟仅回过一次家。“今年春节又回不去了,我准备把今年挣到的几万块钱全寄回去,让父母和妻子能开开心心地过年。”李伟伟说,不能陪伴亲人左右,唯一能回报家人的,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三环道路上一座座高架桥,见证着我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李伟伟为自己能参与其中而骄傲:“以后有朋友来郑州,我会很骄傲地对他们说,这里的桥是我参与建设的。”

一年拧了20多万次阀门

上午9点,记者在华润燃气陇西加气站见到加气3班班长郭娜的时候,她刚刚下夜班,止不住困意:“上班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加气又是个体力活,这猛一松懈下来,实在熬不住了。”

提起过去的2013年,郭娜说,由于加气站增多、气源充足,今年出租车加气排长龙的现象很少见了,工作量相应有所减少。郭娜简单计算了一下,过去的一年,她一天平均要给160多辆车加气,一年就是近6万辆,每辆车开、关阀门4次,就这个简单的拧阀门的动作,她一年就做了20多万次。

本身不胖的郭娜,穿得鼓鼓囊囊,显得有些臃肿。“我们一上班就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待在户外,冬天晚上温度能降到零下几度,我们都穿着两层棉衣棉裤,还是很冷。”

面对新的一年,郭娜的愿望很朴素:“希望因为安全问题拒绝给车辆加气的时候,司机师傅能多一分谅解和配合!”

美丽中国需要“绿色公交”

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郑维,看到宇通公司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及提供的广阔研发平台,义无反顾选择加入到宇通客车。当宇通的睿控技术在业界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当看着由自己参与研发的新能源客车在郑州的大街上行驶,郑维的心里已不仅仅是自豪了,更多的是责任。

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新能源公交是降低城市PM的有效途径,混合动力公交车相比于传统公交车,每公里能耗降低35%以上,PM排放降低90%以上。看到这个数据,郑维和研发团队的同事就暗下决心,要为郑州的天蓝水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能源研究对郑维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和责任。作为研发人员,致力于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研究,他和团队一同研发前沿技术,满腔热情地投入,通过考察市场、系统设计、充分验证,最终实现所设计开发的产品在功能、性能、重量、体积、成本等方面和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回首2013年,说起难忘的事,郑维说有太多太多,这一年新能源团队创造了太多的精彩,新能源各大项目获得了多个国家及省级的奖项,睿控技术的诞生,开启了新能源公交的新纪元,销售的飞跃及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双丰收。在众多的佳绩下,郑维同团队中的同事一样,为身为新能源人感到自豪。

24小时和PM2.5打交道

30岁出头的袁明浩,人年轻,职业也很新潮——PM2.5监测员。准确地说,他主要是负责空气测报系统24小时正常运转:检测空气质量的设备正常运行,自动准确显示数据,网络正常传输,数据每隔1小时在市环保局官网主动更新,以供市民查阅。

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袁明浩,学的就是环境保护专业。包括他这个领头人在内,他们的空气测报团队共有10人组成。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发布全市9个监测点的空气监测结果至今,一年时间,他们这个群体每天的状态就是:忙碌,没有节假日,24小时值班。“9个监测站的设备每周要维修一次,平时定期巡检,我们几乎天天在外面。”袁明浩说。

每到雾霾天频发的秋冬季,袁明浩也迎来最忙碌的时期。遇到重污染天气,启动不启动应急预案?这也依赖于袁明浩团队提供的技术报告。“那时候的工作就不单是监测设备,还要随时和气象部门的人员保持沟通,依据监测数据,分析气象扩散条件,有无寒流、大风等气象因素可以缓解雾霾。” 袁明浩说,自己要依据这些形成技术报告,以供上级部门参考。

在电商沃土深耕细作

2013年,伴随我国电商经济风起云涌,电商大潮渐从沿海城市席卷内陆郑州。这一年,对于从深圳返郑开疆拓土的“同城电器”总经理叶鹏来说,只有一个字——忙。

叶鹏是信阳人,大学一毕业就踏进郑州家电圈。两年前,面对“电商时代”到来,在家电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他一直在思索:怎样把全国二三级城市家电商整合起来做一个全国性专业家电网上商城?去年,他和同伴来到深圳成立公司,正式组建“同城电器”网络平台技术团队。考虑到河南家电市场容量居全国之首,他们决定把华中营销中心放在郑州,率先开拓河南二三级城市市场。

2013年10月,“同城电器”正式上线。短短两个多月,叶鹏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在全省18个省辖市奔波。从筛选客户到沟通来访,从签约合作到帮客户组建项目团队……辛勤付出换来丰硕成果:他们基本完成河南二级市场布局,并在华中地区发展了一批客户。

“实现同城销售、同城配送、同城服务,最快2小时送货上门。解决顾客网购大件家用电器的配送和售后服务难题。”在叶鹏的工作笔记本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工作要点。这意味着,传统家电销售模式即将面临一次全新颠覆。

“去年,菜鸟智能骨干网入驻航空港,京东商城在郑跑马圈地,这标志着郑州产业结构将被优化。虽然当前郑州本土电商企业并不多,但凭借郑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中原地区庞大的消费群支撑,一定会培育出大批优秀电商企业。谁能将物流配送网延伸到农村,谁就能领舞整个行业。”展望未来,叶鹏满怀信心地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