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帮农民工订票助返家
二七区 创新提升增效惠民铸品牌
“新闻会客厅”畅聊执法事
党员承诺服务促和谐
献血献出一片爱
群众工作队解难题
“一键通”手机免费发老人
专场演出慰问巡防队员
郑州:深化改革增活力
我是小小志愿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深化改革增活力
从民生问题入手 改革让群众受益得实惠

(上接一版)组建壮大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三大母公司,重点培育做强郑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四个子公司,形成三大母公司与四大子公司“七强并立”格局。

目前,上述7家市级投融资公司组建及股权划转工作已基本完成。7家投融资公司总资产已由545亿元增加到1171亿元。

郑州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体制改革,即“规划统一管理、土地统一收储、用地统一出让、补偿统一标准、收益统一分配、工程统一建设”。并进一步实施网上土地交易招拍挂,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土地收储、出让、融资方案、管理政策。成立以来,共组织召开土委会专题会议13次,解决各类土地事项73项。编制2期全市土地市场供应指导价。“进一步提升了郑州市土地管理水平,规范土地管理工作程序,发挥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增强了土地决策管理的科学性。”市土地委员会负责人说。

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于人。郑州市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选拔使用干部制度改革,能力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考核、人才在一线发现。

“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一个普通干部,还能当上部门领导” 。前不久,登封市徐庄镇普通干部高建伟被公开选拔为镇综治办专职主任,这让他感到意外和激动。

擢升后高建伟依然从事信访稳定工作,高建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动力也更足”。 由于有基层经验,工作起来顺手,群众信任,自上任以来,他已成功处理基层问题近百起。

高建伟是郑州市“主战场选拔干部”制度的受益者。2013年,郑州市打出一套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组合拳”,把“三大主体”工作的主战场作为历练选拔干部的主考场,形成了重基层、重一线、重实绩的干部导向,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形成干部在“三大主体”工作一线凭业绩自然生成机制。“干得好、能力强、作风实、接地气”的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长效机制入手 改革让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滴滴……滴滴……”随着提示音一声声地响起,建设路街道“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上跳出了一条信息:“前进路50号院7号楼总电表烧坏,引起大面积停电!”两分钟后,三级网格长菅红军就收到了“指挥中心”发来的紧急呼叫:“立即前往解决”。他与纺织器材厂联系,及时进行维修并更换了电表,恢复了供电。

“居民遇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回应并解决,是推出网格化服务带来的实效。”建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焦健介绍说。通过整合辖区内各种资源,对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掌控、上报并快速、果断处置。

“过去,社区‘有人无事干、有事没人干、有事干不了’;现在每个人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各项工作清清爽爽。”面对记者采访,郑州市金水区干部王亮打开话匣子。2012年以来,郑州开展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服务从“被动式管理”向“互动管理”和“主动式服务”转变,直接惠及基层群众,形成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四级平台共受理七大重点领域台账问题信息291821件,办结279486件,办结率95.77%;受理社情信息1333570件,办结1311321件,办结率98.33%。市、县(市)区两级共召开联席会议453次,联合执法518次,解决重(难)点问题1547件。

针对民生焦点、热点问题,郑州通过改革创新民生保障制度机制来及时解决。

2013年11月27日上午,在郑州市社保局办事大厅,某公司会计张女士很快为企业员工办好了所有“五险”缴费手续。

“实现”五险合一“统一办理后,少跑很多路。”张女士说。过去,办一次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业务,至少需要跑3个窗口,效率低,办事成本高。“五险合一”后,所有社保业务流程化、规范化,实现了“进一个门,事情一次办成”。

截至目前,郑州市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229万。在不久的将来,郑州将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查询系统。以郑州市2013年度五险统一年审为例,2013年共受理申报单位11241户,647240人,分别占应申报单位13915户,649035人的80.8%和99.7%,较上年同期增幅明显。

“三房合一”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让保障人群实现全覆盖。

在冉屯北路的裕恒花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还有一些住户忙忙碌碌在搬家,虽然已是冬季,但小区内草坪、绿地、小树依然透着绿意,小区道路、环卫、路灯、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走进住户张先生的家,洁净的瓷砖、新布艺沙发、晶莹的灯饰,温馨而又明快,“房子尽管50多平方米,但是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以及起居、就餐、储藏间一应俱全,我们一家三口拎包就住进来了,更没想到房子采光这么好,小区环境更美。租金才400多元。”一直到处租房的张先生一家人终于盼来了一套安稳的住房,一家人感到万分欣喜。

张先生一家是郑州深化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体制改革的受益者。今年年初郑州市将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并轨,统一为公租房向应保群体出租,由政府根据应保群体的收入情况发放不同比例的租金补贴,让更多的群众“住有所舍”。

这种租金比市场便宜且可以稳定租住的保障房,降低甚至取消了收入和户籍门槛,“三房合一”改革,打破了现行的政策屏障,变分类供应为一体操作,从制度上真正实现对保障对象的无缝覆盖。2013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5885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25444套,占开工套数的55.45%;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6655套,占开工套数的36.30%;经济适用住房3786套,占开工套数的8.25 %。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5733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