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有情回家
碰到无情市场
乱认祖宗是优越之处
还是劣根性
如何定义我们的时代气质?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经典
防不胜防
一场痛心大火
留下多少追问
评比乱象何时了
用改革培育“制度型福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痛心大火
留下多少追问

一场痛心大火

留下多少追问

335户受灾、242栋房屋被烧毁,昔日繁华的街市被倒塌的残壁覆盖……素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遭遇一场严重火灾,令人扼腕叹息。如今大火已被扑灭,除了一堆废墟瓦砾,更留下了关于古城以及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诸多追问与思考。

独克宗古城大火并非孤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从湖南洪江古城到云南丽江古城,再到重庆风雨廊桥,脆弱的古城和古建筑频频遭遇灾祸摧残。

土木结构、道路狭窄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各种消防难题几乎是共同的,灾后的解释也是“振振有词”的。但是,公众更想知道的是:针对长久以来客观存在的此类“短板”,各地在重视的旗帜下,究竟是否制定出了真正有效的消防方案?如果经不起实际的检验,种种所谓的“专门预案”是否有流于形式之嫌?

人们清楚地看到,不少古城、古建筑,或向游客收取固定的维护费,或直接收取门票,但这笔费用最终去向何方?用往何处?是否有专门的消防支出?

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载体,古城和古建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们恰如一部部沉甸甸的史书,穿越古今。一座古城池、一间老寺庙、一条石板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气息。透过他们,可以知晓一个地域的特征,一个族群的文化。历经风雨的他们,还是我们间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一旦损毁便再难重现。

从原则上讲,不管是古城还是古建筑的开发所得,应首先服务于对他们的保护而非他用。但在现实中,一些古城和古建筑却陷入“重开发轻保护”的尴尬。一些地方热衷于招商引资迎客上门,游人如织、商业浪潮席卷的背后,是各类隐患日渐增加。

作为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有远见的政府应从长远利益考虑,将古城以及古建筑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招商引资开发前,对古建筑进行认真排查和登记,并制定施行有效的保护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安全隐患。

大火虽已灭,留下的追问与思考却仍在继续。涉事地方应进行深刻反思、严肃问责,对古城的重建应有周密的规划。而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更重要的是认真吸取教训,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加强对各类隐患的排查,切实将历史留下的瑰宝保护起来。 白靖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