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片医模式蜚声全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片医模式蜚声全国
高二分流 学生志愿升学或就业解读普通高中实行多样化特色化建设
我市部分学校配置校车,确保学生上下学方便、快捷、安全。
2013年,全市改建、扩建、新建93所公办幼儿园,256所民办幼儿园完成达标升级,入托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郑州九中社团吸引众多学生积极参与。2013年,全市100个学生社团获评“四星社团”。
我市全国首创“郑州片医”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每天,片医小组走街串巷服务居民。
随着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正式开诊,我省首个医疗集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挂牌。
万名医护人员进社区,让市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片医模式蜚声全国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 勤 邢 进 汪 辉 文 丁友明 马 健 张翼飞 图

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是我市持续推进的民生十大实事之一,2013年,我市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财政计划投入资金28.3亿元,采取扩建挖潜、联合办学、学校托管等方式,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广大适龄学生。

2013年,我市持续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以改革创新理念扩张优质医疗资源规模,以全覆盖理念推进群众就近就医。6月29日,随着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的正式开诊,我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医疗集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挂牌。

从试水“片医负责制”,到“郑州片医”蜚声全国,创新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郑州已经走过了5年多。2008年,郑州市在全国首创“郑州片医”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013年10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片医”走街串巷,常见病社区治》为题,报道了郑州市多年来在基层医疗方面的有益探索。

事例

高二分流 学生志愿升学或就业

郑州十中校长韦艳春和校领导班子正在为综合高中项目建设而努力。

她告诉记者,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实施综合高中项目课程。“综合高中项目的实施,应该从课程开始。课程改革永远是第一位。”韦艳春说,两至三年内可以初现成效。

实际上,郑州十中目前已有一个班在试行综合高中的普职融合工作。“在高二实行分流,目前有近40名学生。将来高三过后,一部分学生选择对口升学,一部分就业。”她说,综合高中模式符合以后高中发展方向,高中毕业也可以先就业,再选择继续升入高一级教育。

解读

普通高中实行多样化特色化建设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普通高中班,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类课程,这个项目被称为综合高中项目。2013年,郑州市教育局出台《郑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了创建工作,在学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确立试验学校。

实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根据市教育局方案设置,至2015年,重点建设和命名一批高中学校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普通高中,至2018年,推广项目实施经验,全市所有高中都设立特色项目。

事例

学生社团改变师生交流模式

“你可以走过,可以路过,但一定不能错过街舞社!”“来篮球社,这里帅哥多!”“轮滑社,能让你跑起来,飞起来!”

2013年国庆节刚过,郑州九中校园里就开始了社团招新。17个学生社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摆开了招新宣传,各具特色的社团展示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围观、咨询、报名。

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说,以前师生交往存在着一种“不平等”逻辑:师生交流并不多;而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存在着“学习好就瞧得起,成绩不好便不愿与他说话”的现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社团引起了田宝宏的注意。“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某项特长,参与到社团工作中。”田宝宏说,这有着“改变原有人际交往逻辑”的作用,“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往,不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吗?当指导老师进入社团后,老师与学生也开始沟通了,这就产生了新的交往逻辑——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特长,自信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交往,并成为朋友。”

解读

百个学生社团获评“四星社团”

学生社团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是在郑州九中。2013年,全市开展郑州市中学社团星级评定工作和“中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年”活动,局属学校789个社团管理水平和活动质量得到提高,100个学生社团被评为“四星社团”。

市教育局局长毛杰认为,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教育空间,与此相应,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拥有自主能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拓宽学校课程教育渠道,从学科课程向学校课程转变。课程不再是课堂中教师个人的事,而是学校中每个人的事,讲话即语文,唱歌即音乐,新闻即政治,运动即体育,回忆即历史,只有这样才会让生活课程化,从而提高生活品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生活化,从而提高课程质量。

事例

体能测试量身打造“运动处方”

体育课上,郑州十九中上初一年级的小飞双手甩起跳绳,一口气跳了四五十个。

去年开学时,小飞压根儿不会跳绳。

“这都得益于我们给他开的‘运动处方’!”七年级体育老师郭永保笑着说。

入学时学校先对学生们进行体测,根据测试情况将学生们分为三组:体质优秀组、体质一般组、体质薄弱组。小飞就是在体质薄弱组中。

体育老师为小飞量身打造“运动处方”。先不拿绳子让他进行跳绳训练,而后再增加弹跳训练,3个课时后,小飞已经能一口气跳几十个,还不带绊脚的。

解读

“运动处方”全面提升学生体质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13年,市教育局开展学生健康巡回体检,为每个学生出具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和运动处方,启动“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试点。

郭永保老师说,“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好处很多,将学生们分组后,体质好的学生相对增加练习的强度和难度,体质薄弱的学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基础动作,还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特训”。

2013年9月起,实施“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首批试点对象是郑州市城乡6所中小学校,其中包括城乡小学各1所、初中各1所、高中2所。

事例

片医走街串巷服务上门

2013年10月的一天,郑州市航东社区卫生中心的片医马静和李小妹,照常到自己负责的片区走访。

他们随身携带《社区医生》报,为辖区居民免费发放。“阿姨给你张报,你看看吧!”马静和李小妹边走边亲切地向社区居民们打招呼。

在郑州,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着,每两名医生护士组成片医小组,负责辖区内居民、村民的常见病治疗。

解读

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渐成熟

2013年10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片医”走街串巷,常见病社区治》为题,报道了郑州市多年来在基层医疗方面的有益探索。

从试水“片医负责制”,到“郑州片医”蜚声全国,创新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郑州已经走过了5年多。

2008年,郑州市在全国首创“郑州片医”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按照每1000户配置1名临床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每3000户居民配置1名防保医生的原则,目前,已经组建城市片医小组904个,农村片医小组2248个,全市8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6家建制乡镇卫生院、2232个行政村卫生室和687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全部开展片医服务,覆盖城乡840万人,构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居民提供生命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为方便居民,郑州市还以“郑州片医网”为依托实施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市民只要在这个网上点击自己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迅速查到管片医生和护士的电话。

事例

冬至饺子送到患者病床前

2013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日,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涌动着浓浓的暖意。

恰逢周日,但为了在这一天让患者都吃上饺子,医院上下全体总动员,一起包起了饺子。热腾腾的饺子送到病房,患者们特别高兴。

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玉东说,优质服务是郑州人民医院的立院之本,颐和医院开诊、组建医疗集团之后,不仅要全方位地铺开优质医疗资源,提供高水准的诊疗服务,还要将“郑医服务”的“金字招牌”贯彻到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单位。

解读

探索民办公助模式组建医疗集团

2013年6月29日,随着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的正式开诊,我省首个医疗集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挂牌。

这是一次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的全新探索,郑州市成立整合郑州人民医院、市九院等6家医疗机构组成的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直属市委、市政府管理,卫生部门对其进行依法监管和业务指导,实行管办分开。

医疗集团以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元办医机制为引领,将郑州人民医院整体托管3000张床位的郑州颐和医院(一期开诊1000张)与市九院整体托管200张床位的郑州爱馨医院等两所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纳入集团统一管理,逐步形成直属、整合、托管、联合等多元混合发展模式。

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作为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机构,列入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并给予大力政策支持。

截至2013年11月底,颐和医院累计诊疗人次达9.57万人次,出院4674人次,完成手术2666台,其中三、四级复杂手术占60%以上,初步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目标。

事例

双向转诊服务模式构建成功

2013年5月份,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6岁的小宝正在接受康复治疗。小宝的妈妈张女士说,这次孩子看病多亏有了“医联体”。小宝就诊时被诊断为疑似脑炎,需要去大医院确诊。正当张女士一筹莫展时,主管医生已与郑州市中心医院取得联系,很快安排好转诊事宜。“在郑州住院一星期,孩子病情就稳定了。而后,孩子又被转回到荥阳,接受康复治疗。”张女士说,比起郑州,在荥阳住院的花费要便宜得多。

这就是区域医疗联合体所发挥的切实作用。

解读

“区域医联体”获卫计委肯定

2011年年底,我市提出打造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选择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组建首个试点。

2012年1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由一、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4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省内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医联体”成员单位优化调整为41家,开放床位5550张,医务人员7445人,组建片医小组151个,覆盖西部4区2县(市),服务人口290多万。

截至2013年10月底,医联体门诊和住院人次分别达到314.3万人次和13.5万人次,与2012年同比分别增长8%和14.9%;开展双向转诊9802人次,与22家医疗机构间免费开展各类专科会诊110余次。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减轻,“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逐渐形成。“医联体”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受到群众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和各级领导肯定,卫计委下发专题简报介绍我市医联体经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